周正的话如同在汹涌的波涛中投下一块巨石,瞬间改变了朝堂上力量的流向。
太子?! 那个年仅五岁、生母已逝、且身染重病许久未露面的太子萧允翊?
所有人的目光,从珠帘后的沈清辞身上,猛地转向了挺身而出的左都御史周正。空气中弥漫着惊愕与揣测。
郭啸天锐利的眼神如同鹰隼般锁定周正,眉头微蹙,随即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低哼:“周御史此言何意?太子殿下年幼,且闻凤体欠安,如何能担此军国重担?莫非是觉得老夫一介武夫,不配统帅三军,故而要以太子之名行掣肘之实?”他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压迫感,试图将周正的建议曲解为对他个人的挑衅。
周正毫无惧色,向御座方向躬身,声音清晰沉稳:“郭都督言重了。下官绝无此意。都督功勋,天下共睹。然,统帅天下兵马之权,关乎国运,需名正言顺,方能令行禁止,上下同心。陛下远征未归,按祖制,当由监国太子与辅政大臣共议决断。太子殿下乃先皇后所出,陛下亲立之储君,国之根本。值此危局,正需殿下出面,以定人心,安社稷!此乃大义名分,非关掣肘。”
他略微停顿,目光转向珠帘,语气加重:“至于殿下凤体…想必楚妃娘娘悉心照料,已有起色。若殿下能临朝,示天下以国本稳固,其意义,非凡俗可比!”
郭啸天势大,强行对抗恐生变乱。唯有抬出太子,以储君正统之名,方能暂压其锋芒。太子乃先皇后嫡子,名分极正,郭啸天再骄横,明面上也难撼动此大义!只是…太子病情究竟如何?楚妃娘娘,您手中是否真有回春之术?
珠帘之后,沈清辞在周正提及太子时,心弦骤然绷紧。她瞬间洞悉了周正的良苦用心——这是在绝境中,为她寻到的一道凭借“正统”对抗“强权”的壁垒,也是一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棋!
翊儿…非我亲生,却是景琰唯一的嫡子,他若有事,我如何对得起陛下?想到萧允翊那张此刻因病痛而憔悴的小脸,沈清辞心中一阵刺痛。但眼下,若不借翊儿之名,郭啸天必携破虏关失守之威,强行索权,朝中谁能制衡?
她脑中飞速回想着昨夜在母亲遗留的《楚门医案》中偶然翻到的一则记载,关于一种名为“回元固本针”的秘法,辅以几味猛药,可短暂激发人体元气,令垂危之人恢复清明甚至行动能力数个时辰,但代价是之后会陷入更深的虚弱,且对根基有损,若非万不得已,绝不可用…
用,还是不用?用了,翊儿身体恐雪上加霜…不用,今日之局如何度过?郭啸天若掌兵权,这江山是否还姓萧…巨大的压力让她几乎窒息,但当她目光扫过台下气势凌人的郭啸天,扫过那封染血的军报,一股决绝之意涌上心头。赌了!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对得起景琰托付,必须赌这一把!
就在郭啸天面色阴沉,准备再次开口施压之时,沈清辞清冷而坚定的声音透过珠帘传了出来:
“周爱卿所言,深合祖制,亦是维护国本之正论。”她缓缓起身,珠帘轻晃,隐约可见其挺拔的身姿,“太子殿下乃先皇后嫡出,陛下亲封之储君,国之根本所在。值此危难之际,理应由太子监国,以定人心。”
她的话音清晰传遍大殿,众臣皆屏息凝神。
沈清辞继续道:“太子前些时日确身体有恙,需静养。然国事重于泰山,社稷危在旦夕!本宫秉承陛下托付之责,日夜照料,殿下凤体已见好转。”她语气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本宫旨意,一个时辰后,于乾元殿,请太子殿下升座,与诸位辅政大臣,共议北疆军务及天下兵马调度之事!”
她竟然真的同意了!而且太子“已见好转”?
郭啸天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错愕,他狐疑地看向珠帘,好转?怎么可能?宫中眼线明明报称太子病入膏肓,连树泪都无效!这沈清辞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通天手段? 他心中惊疑不定,但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是冷笑道:“哦?殿下若能临朝,自是江山之福。老臣便拭目以待!一个时辰后,乾元殿再会!”说罢,抱拳一礼,转身大步离去,玄色斗篷带起一阵冷风。
“退朝!”内侍高唱。
沈清辞不等众臣完全散去,便迅速转身,低声对身旁的云苓道:“快!回宫!取《楚门医案》和我的金针!”
永寿宫偏殿,太子寝殿。
药味弥漫。萧允翊小小的身子陷在锦被中,脸色苍白中透着不正常的绯红,呼吸微弱而急促,即便在昏睡中,眉头也紧紧蹙着,仿佛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沈清辞坐在床边,纤细的手指搭在萧允翊纤细的手腕上,感受着那紊乱而微弱的脉象,心头沉重。她快速翻阅着手中那本纸张泛黄、字迹古朴的《楚门医案》,最终停留在记载“回元固本针”的那一页。
“娘娘,此法…太过凶险了!”云苓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医案上明确写着“此乃激发潜能,透支元气之法,如灯尽油枯前之回光返照,非生死关头,万勿动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