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烛火摇曳,将素绢上暗褐色的字迹映照得如同泣血。沈清辞颤抖的指尖轻抚过父亲的字迹,那些用生命书写的文字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她心口发痛。
"臣楚重山泣血谨奏:"开篇几字已然模糊,似是书写时血泪交融,"光化二年秋,臣巡边至雁门关,截获北疆密使。其所携书信盖有特殊印鉴,内容骇人:约以边境十城,换北疆铁骑助'鹰'夺位..."
萧景琰站在她身侧,目光凝重地阅读着血书内容。当看到"鹰踞朝堂,影伏境外"八字时,他瞳孔骤缩,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臣暗中查探,发现'鹰'与宫中'影'势力勾结,利用废弃宫苑密道往来。其以伪造玉玺为饵,构陷忠良;以通敌罪名,排除异己..."血书笔迹在这里突然变得急促,仿佛书写者时间无多,"臣已知性命难保,唯望此血书能见天日,揭其奸谋..."
沈清辞的泪水无声滑落,滴在素绢上,与父亲当年的血泪交融在一起。十年冤屈,三百余个日夜的煎熬,此刻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仿佛看见父亲在烛光下疾书的身影,那个永远挺直如松的将军,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家国忧心。
"父亲..."她哽咽难言,多年来的坚强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放在她颤抖的肩上。萧景琰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楚将军忠烈,朕必为他昭雪沉冤。"
他仔细将血书收起,目光落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这些证据虽不能立即为楚家平反,但指明了三个关键:一是玉玺为伪造的诱饵;二是主谋就是皇叔与'影'势力勾结;三是宫中仍有他们的暗道和据点。"
沈清辞拭去泪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陛下,清辞以为当务之急是找到那些暗道。血书中提到'利用废弃宫苑密道往来',北苑和漪澜殿都已被发现密道,但恐怕不止这些。"
皇帝颔首:"朕已命人暗中查探所有废弃宫苑。但对方既然敢在宫中如此行事,必定有恃无恐。朕怀疑..."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宫中还有他们的内应。"
就在这时,骆云峰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密室入口:"陛下,已初步查验爆炸现场。炸药是从井内引爆,显然有人早就埋伏在那里。"
"可查到线索?"
"在现场发现这个。"骆云峰呈上一枚银质令牌,上面刻着特殊的鹰纹图案,"这似乎是某种信物。"
沈清辞接过令牌,忽然想起什么:"陛下,清辞在淑太妃宫中似乎见过类似纹饰。"
萧景琰眼神一冷:"看来长春宫确实脱不了干系。可惜让淑太妃跑了。"
他转向骆云峰:"加派人手搜查长春宫,特别是密道出口可能通往的地方。"
"是。"骆云峰领命退下。
密室中重归寂静。沈清辞重新展开血书,仔细研读每一个字。当读到"光化二年冬,寒山寺之约"时,她忽然抬头:"陛下,清辞想起一事。父亲在札记中也提到过寒山寺,说那里是'影'势力在京城的重要据点。"
萧景琰若有所思:"寒山寺...朕记得皇叔每年都要去那里祈福。看来这寺庙确实不简单。"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那方虎头印鉴:"'玉在玺中'...清辞,你觉得这句话究竟是何意?"
沈清辞接过印鉴,就着烛光仔细察看。忽然,她发现印鉴底部的纹路似乎有些异常。轻轻按压某个部位,印鉴竟然从中间裂开,露出一个小小的暗格!
暗格中藏着一卷极薄的绢布,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两人就着烛光细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竟是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朝中与"影"势力勾结的官员姓名,以及他们在宫中的内应。更让人震惊的是,名单最后标注着一个地点:"漪澜殿地宫,丙辰位"。
"漪澜殿地宫..."沈清辞喃喃道,"难道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据点?"
萧景琰面色凝重:"看来我们之前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他立即唤来暗卫,下令秘密探查漪澜殿地宫。然而暗卫带来的消息却让人失望:漪澜殿地宫入口已被彻底封死,显然对方已经转移。
"陛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有个想法。既然对方如此熟悉宫中密道,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的意思是?"
"派人假扮'影'势力成员,混入他们的网络。"沈清辞眼中闪着锐光,"清辞记得父亲札记中提过他们的暗号和接应方式。"
萧景琰沉吟片刻:"此计虽险,但或可一试。朕让骆云峰配合你。"
计议已定,沈清辞开始仔细研究父亲札记中关于"影"势力的记载。她发现这个组织极其隐秘,成员之间以特殊的鸟鸣声为号,见面时需出示鹰纹令牌,并对暗号。
"月黑风高夜。"她念出暗号的上半句,札记中记载下半句应该是"鹰击长空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