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明义
混沌初开,鸿蒙肇判,混元一气,弥漫乾坤。此气无形无质,却孕含天地万机,乃修真证道之根本。今述《修真混元一气证道诰口诀》,愿有缘者得之,循此径,逆天地,破生死,证混元大道。
第一篇:鸿蒙启源诰
“鸿蒙初辟本无性,一气含灵始化形。” 天地未开之际,混元一气浑然一体,如鸡蛋之胚,孕育无尽可能。当识此气为万物之母,以心感之,以神会之。于静室之中,平心静气,存想头顶之上,有混沌之光,如明珠闪耀,此为鸿蒙源气之象。引此光入体,自百会穴而下,沿督脉缓缓下行,督脉者,阳脉之海,源气下行,如暖阳融雪,滋润诸阳经。
第二篇:灵根初萌诰
“灵根欲种先培土,心海澄明气自苏。” 人之灵根,在于心田。心田纯净,则灵根可萌。常守心神,去杂念,如明镜无染。此时,混元一气于下丹田汇聚,如种子入土。下丹田乃生气之源,源气汇聚,温养灵根。以意领气,自下丹田出发,经任脉上行,任脉为阴脉之海,源气滋养阴经,与督脉阴阳相济,使灵根得阴阳二气灌溉,初萌生机。
第三篇:气通三关诰
“欲闯三关需胆魄,混元助力勇前行。” 三关者,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关,位于脊柱末端,地势险要,犹如雄关。以混元一气冲击,需凝神聚力,气沉丹田,而后发力,使气如洪流,冲开尾闾。气过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夹脊关。夹脊关左右有诸多腧穴,气行至此,如入迷阵,需以神为引,使混元一气顺畅通过。再上至玉枕关,此关坚硬如石,非有坚韧之志与雄厚混元之气不可破。当集全身之气,一鼓作气,冲开玉枕,此时,气通三关,周天初成。
第四篇:周天运转诰
“周天运转如环扣,昼夜循环养性灵。” 气通三关后,混元一气于任督二脉循环往复,如环无端。从百会沿督脉下行至尾闾,再从尾闾经任脉上行至百会,此为小周天运转。行功之时,需配合呼吸,吸气时,气沿督脉下行;呼气时,气沿任脉上行。每一次周天运转,皆能滋养身心,使精气神凝练。久而久之,可开启大周天运转,混元一气不仅在任督二脉,更能通达全身经络,如江河行地,无处不至。
第五篇:五脏炼炁诰
“五脏为炉炁为药,阴阳和合炼真形。” 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以混元一气为药,投入五脏之炉。心火下降,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滋润心火,使心火不炎,此为心肾相交。肺金收敛,肝木条达,脾土运化,使五脏之气相互协调。以意引混元一气,依次滋养五脏,从心开始,顺时针运转,每至一脏,稍作停留,感受气与脏腑的交融,使脏腑功能强化,真气充盈。
第六篇:六腑化精诰
“六腑相连通造化,混元化精生机华。”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混元一气入六腑,助其运化。胆汁分泌正常,可助消化;胃气和降,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传导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为元气运行之通道。以混元一气游走六腑,使其功能旺盛,化生出更多的精微物质,滋养全身。气从三焦而入,依次温养六腑,使六腑如灵动之器,各司其职。
第七篇:经脉滋养诰
“十二经脉如枝叶,混元灌溉叶葱茏。”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共十二经脉,如大树之枝叶,分布全身。混元一气在大周天运转时,分流入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混元一气滋养肺经,可增强肺之呼吸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气行至此,助大肠传导糟粕。如此,十二经脉皆得混元一气滋养,气血畅通,身体康健。
第八篇:奇经八脉通玄诰
“奇经八脉隐玄机,混元探幽解奥秘。”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为奇经八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带脉束腰如带,约束诸经。阴跷脉、阳跷脉主肢体运动和寤寐。阴维脉、阳维脉维系阴阳诸经。以混元一气探寻奇经八脉,需细心体会。从督任二脉入手,逐渐引导气进入其他奇经。如气入冲脉,可感受气血之汹涌澎湃;气入带脉,能体会其约束之力。奇经八脉一通,人体气机更为顺畅,可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潜力。
第九篇:神府清明诰
“神府之中藏真性,混元拂尘见光明。” 神府即脑,为元神所居之地。以混元一气滋养神府,可使元神清明。常存想头顶之上,有混元之光笼罩,光透百会,入于脑内。气入神府,如春风拂过湖面,荡涤杂念。此时,思维敏捷,智慧开启,能感知天地间微妙之机。以意守神府,使混元一气常驻,元神日益强大,可超脱凡俗之念,为证道打下坚实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千功法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万千功法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