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北京四合院,红灯笼从门檐垂到廊下,朱红色的廊柱上贴着金粉写的“寿”字对联,院中央的老槐树上缠绕着彩绸,风一吹,绸带簌簌作响,混着厨房里飘出的桂花糕香气,满是热闹又温馨的年味。今天是沈星晚的八十大寿,也是家里四代同堂拍全家福的日子,四合院被收拾得焕然一新,连墙角当年沈星晚种的那丛月季,都被细心地罩上了保温膜,倔强地开着几朵淡粉色的花。
沈星晚坐在梳妆镜前,看着镜中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自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穿着件绛红色的唐装,是自己亲手设计的,面料用的是红星集团最新研发的桑蚕丝与云锦混纺,触感温润如玉,领口和袖口绣着缠枝莲纹样,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线头——这是她跟着老绣娘王师傅学了三年的苏绣技法,特意为八十大寿准备的。最显眼的是胸前别着的那枚缝纫机胸针,胸针是纯银打造的,按当年那台蝴蝶牌缝纫机1:3比例缩小,机身刻着“1985”的小字,是创业第一年陆战锋用攒了三个月的工资给她买的,后来历经多次搬家都没弄丢,现在被擦拭得锃亮,在唐装的映衬下泛着柔和的光。
“老婆子,准备好了没?浩儿他们都到门口了。”陆战锋走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的中山装,头发虽已全白却梳得一丝不苟,背挺得笔直,丝毫看不出已是八十岁的老人。他走到沈星晚身后,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的肩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唐装传过来,带着几十年不变的安心感,“我帮你把衣领理理,别歪了。”
沈星晚点点头,看着镜中陆战锋认真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你还记得不?当年我第一次穿新做的的确良裙子,也是你帮我理衣领,结果把扣子扣错了,还被张叔笑了半天。”
“怎么不记得?”陆战锋笑着回忆,指尖轻轻拂过她领口的绣线,“后来你气不过,非要把裙子改成马甲,结果卖了个好价钱,还跟我炫耀‘错扣个扣子也能赚钱’。”两人相视而笑,镜中的光影里,满是岁月沉淀的温柔。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童声:“太奶奶!太爷爷!我们来啦!”沈星晚的小孙孙陆念安举着个红色的小灯笼,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身后跟着穿着粉色公主裙的小孙女陆念希,手里抱着个缝纫机造型的毛绒玩具——是沈玥特意为孩子们定制的,还原了当年粮仓里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
“慢点跑,别摔着!”沈星晚连忙起身,刚走两步,就被陆念安抱住了腿:“太奶奶,你的胸针好漂亮!跟我的玩具一样!”他伸手想去摸胸针,陆念希立刻拦住:“弟弟别碰!太奶奶说这是宝贝,不能随便摸!”两个小家伙吵了起来,一个要摸,一个不让,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
“好了好了,都别吵。”沈星晚蹲下身,轻轻握住两个孩子的手,指着胸针温柔地说,“这胸针啊,是太爷爷当年送给太奶奶的,那时候太奶奶还在粮仓里踩缝纫机,每天跟太爷爷一起熬夜赶订单,这胸针陪着我们走过了好多苦日子,所以是宝贝。不过太奶奶可以让你们摸一摸,轻轻的哦。”
陆念安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胸针,眼睛瞪得圆圆的:“哇!好凉!太奶奶,缝纫机是什么呀?比我的玩具车还好玩吗?”沈星晚笑着摇头,从抽屉里拿出个旧铁皮盒,里面是当年踩缝纫机用的顶针和线轴:“缝纫机是用来做衣服的,当年太奶奶就是用缝纫机,给好多人做过棉袄,你爷爷小时候穿的第一件棉袄,就是太奶奶用缝纫机做的呢。”
院子里的宾客越来越多,老同事张叔和李婶提着祝寿的礼盒走进来。张叔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胸前别着枚“红星三十年”的旧徽章,手里拿着个布包:“星晚,战锋,祝你们福寿安康!这是我家老婆子亲手做的寿桃,跟当年在粮仓里你给我们分的那个一个味。”李婶穿着件碎花棉袄,手里抱着个小包裹,打开是件小小的婴儿棉袄,“星晚,这是给念希做的,用的还是当年你教我的针法,你看看,没退步吧?”
沈星晚接过棉袄,指尖拂过细密的针脚,眼泪差点掉下来:“李婶,你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当年在粮仓里,你教我缝棉袄的扣眼,我总缝歪,你还说‘慢慢来,针脚跟人心一样,要稳’,我到现在都记得。”
“可不是嘛!”张叔感慨地说,“当年咱们在粮仓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冬天生个煤炉,夏天扇扇子,熬了多少个通宵才把生意做起来。现在好了,你们的孩子有出息,孙辈也这么可爱,真是苦尽甘来啊!”
这时,沈浩和沈玥也带着家人走了进来。沈浩穿着件黑色的西装,头发已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抖擞,他手里捧着个水晶相框,里面是红星集团三十周年庆典时的合影:“妈,爸,这是集团最新做的相框,把当年的老照片都翻新了,您看看喜欢不?”沈玥穿着件绣着苏绣的旗袍,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她非遗直播的后台数据:“妈,您看,现在我的直播间有两百多万人关注,好多年轻人都跟着学苏绣,您当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八零:辣媳逆袭成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