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的风,带着里海的咸湿,吹过围场,也吹来了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
上赛道的事故,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本就波涛汹涌的F1舆论场,激起的涟漪却远比想象中猛烈。
“顺风无敌,逆风心态易炸。”
“卫冕冠军的压力,似乎压垮了这位年轻的华夏人。”
“冰人Ethan?我看是易燃易爆品!”
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标题辛辣,英国的赛车媒体则用更专业的口吻分析着林逸风在那次碰撞中“不合时宜的攻击性”。曾经将他捧上神坛的媒体,如今调转枪口,用最苛刻的放大镜审视着他细小的失误。
这些声音,像无数根细小的针,刺向马拉内罗,也刺向了身处风暴中心的林逸风。
周四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他被安排与汉密尔顿、维斯塔潘一同出席。聚光灯下,记者们的问题如同精准制导的导弹,轮番轰炸。
“Ethan,对于外界评价你心态不稳定的声音,你怎么看?”
“华夏站的事故之后,你和车队内部的关系是否出现了紧张?”
往常,这种场合是“围场音爆小子”林逸风的最佳舞台。他会用夸张的表情、热血的口号,或是插科打诨的玩笑,轻松化解所有尖锐。
但今天,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交握放在桌上,眼神平静得像一汪深潭。
他没有反驳,没有辩解,甚至连一丝情绪波动都吝于表现。
轮到他发言时,他拿起麦克风,全场记者都竖起了耳朵,准备记录下他的“豪言壮语”或是“深刻反思”。
然而,他只是扫视了一圈台下,目光锐利如鹰隼,一字一句,清晰而沉稳:
“我会在赛道上,用我的表现回应一切。”
说完,他便放下了麦克风,再无一言。
整个发布会现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那个热血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冰人Ethan”。这种极致的反差,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具压迫感。
周五,练习赛开始。
巴库城市赛道,这条被誉为“魔鬼街道”的赛场,用它狭窄的臂膀拥抱着狂飙的赛车。90度的直角弯,全世界最狭窄的9、10号弯,以及那条长达2.2公里的全油门大直道,共同构成了一幅速度与危险交织的画卷。
引擎的轰鸣在古老的城墙与现代的摩天大楼之间回荡,每一次过弯,赛车都仿佛要与护墙来一次亲密接触。
法拉利的SF71H赛车里,林逸风的驾驶风格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每一次都将赛车推到极限边缘,去试探那最后的0.01秒。他的走线更加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保守。
“这条赛道……真是个疯子设计的。”林逸风在心里默默吐槽,手上的动作却稳如磐石。
脑海中,舒马赫没有直接开口指导,但他的视线,却引导着林逸风去观察那些常人不会注意的细节。
“7号弯外侧护墙的第三块广告牌,那里的角度可以看到8号弯入口的状况。”
“15号弯的入弯点,路肩内侧有一条不起眼的排水渠盖,那里是最佳的刹车参照物。”
“赛道记忆宫殿”高速运转,林逸风在这座数据迷宫中标注出了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条潜在的逃生路线。
如果说其他车手是在赛道上驾驶,那么此刻的林逸风,就是在用外科手术刀般的精度,解剖着这条赛道。
维修间内,罗伯托·奇亚帕看着遥测数据,眉头微皱。林逸风的圈速并不突出,甚至比队友勒克莱尔慢了将近0.3秒。
“Ethan,需要调整前翼角度吗?你的速度……”
“不用,罗伯托。我在‘画地图’。”林逸风的无线电回复简洁而冷静。
而赛道的另一端,另一台法拉利赛车,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采。
夏尔·勒克莱尔,这位来自摩纳哥的年轻车手,仿佛天生就为街道赛而生。他的驾驶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无所畏惧的攻击性,每一次出弯都游走在失控的边缘,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将赛车拉回正轨。
在下午的第二次练习赛中,勒克莱尔用一套旧的软胎,做出了一个让整个围场都为之侧目的最快圈速!
法拉利的维修间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惊叹和掌声。技师们看着屏幕上的紫色扇区时间,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这小子……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的天,他在城堡段的速度比汉密尔顿还快!”
林逸风在返回维修区的慢速圈中听到了车队的无线电,他看了一眼大屏幕上勒克莱尔的名字高居榜首,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一抹弧度。
很好,夏尔。这才是法拉利车手该有的样子。
周六,排位赛。
巴库的天空有些阴沉,气温比前两天更低,这让赛道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Q1、Q2波澜不惊,法拉利、梅赛德斯和红牛六台赛车悉数进入了最后的Q3决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