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
飞机引擎的低沉轰鸣逐渐被另一种更狂热的声浪取代。当林逸风的身影出现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到达通道时,人潮瞬间炸开。
“林逸风!林逸风!华夏速度!”
“Ethan!主场夺冠!我们永远支持你!”
闪光灯爆裂,如同白昼骤临,将他脸上的每一丝微表情都捕捉放大。无数手机屏幕直直对着他。各式各样的应援牌、横幅几乎要将通道挤爆。粉丝的热情如同盛夏热浪,带着几乎要将人融化的力量扑面而来。
林逸风被这山呼海啸般的阵仗结结实实惊了一下。心脏失控地狂跳。荣归故里的激动有,但更沉重的东西压在了肩上。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露出一个符合“围场音爆小子”人设的灿烂笑容,用力挥手,试图回应每一个方向的呼喊。
笑容之下,掌心已经微微冒汗。这压力,比巴林站后的自我惩罚更令人窒息。
随后的赛前新闻发布会,将这种压力推向顶峰。国内媒体的长枪短炮几乎全部对准他。问题一个接一个,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分量。
“逸风,回到主场作战,感觉如何?有没有信心为家乡父老带来一座奖杯?”一个记者站起,声音洪亮。
另一个紧接着发问:“作为目前F1唯一的华夏车手,你觉得自己肩负着怎样的责任?是不是必须赢?”
“很多人称你为‘舒马赫的接班人’,认为你将扛起华夏赛车的大旗。对此你怎么看?”高帽一个接一个扣上来。
林逸风感觉自己被架在炭火上,浑身不适。他努力回忆车队公关的标准答案,让回答听起来滴水不漏,又带着几分热血自信。
“回到上海感觉太棒了!这里的空气都带着冠军的味道!”他挺直腰板,“每一场比赛都是挑战,但我会全力以赴,为了车队,为了支持我的车迷,也为了…为了冲过终点线时的那种极致感觉!”
他试图用惯常的夸张语气活跃气氛,但效果不佳。闪光灯依旧密集。记者们的表情严肃而期待。
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举手。他的中文略显生硬,问题却异常尖锐。
“林先生,主场优势不可否认。但F1是技术和经验的较量。您认为,车迷的呐喊声,真的能弥补您的赛车在性能上可能存在的差距,以及您相对欠缺的经验吗?”
话音落下,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刚才还热烈提问的国内记者们都沉默下来,目光齐刷刷投向林逸风。这个问题,戳中了许多人心中的隐忧。
林逸风脸上的笑容僵住,随即又强行挂上。
“赛车当然是团队运动,性能和经验很重要。”他回答,“但主场的支持,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能量!就像…就像给我加了最强的动力!它能让我榨干赛车的最后一丝潜力,也能让我突破自己的极限!”
他没有再做夸张手势。只是紧紧盯着提问的记者。
发布会结束后,“主场压力”的讨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对手的“祝福”也适时传来。
老对手维斯塔潘接受采访,咧嘴,半玩笑半认真。
“上赛场是很棒的赛道。Ethan会很快,毫无疑问。”维斯塔潘说,“但赛道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除非他的粉丝能跳进赛道帮他把车推得更快?哈哈,开个玩笑。祝他别被自己的粉丝吓得发抖。”
经验老道的汉密尔顿显得更官方。
“Ethan非常有天赋,进步神速。”汉密尔顿说,“但F1的压力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家乡父老面前比赛。这对任何年轻车手都是巨大的心理考验。希望他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这些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一部分“逸风铁卫”更加狂热,誓要用最大的声浪为林逸风“加氮气”。另一部分理智粉丝和车评人则真心担忧,林逸风会不会在这种巨大期望下心态失衡。
车队内部,呈现出奇特的“冷热两重天”。公关和市场部门抓住林逸风的主场效应,宣传活动铺天盖地,车队休息区外围总是人头攒动,气氛热烈非凡。
林逸风穿过喧闹的人群,推开一扇门,进入不对外开放的技术会议室。空气瞬间安静下来。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曲线。工程师们表情严肃,目光专注。这里的气氛与外面判若两个世界。
工程师指着屏幕上的一条曲线。
“Ethan,这是你昨天在模拟器上的心率数据。”工程师说,“峰值比巴林站前高了15%。还有这个,失误率统计,几个关键弯角的模拟失误次数,也比平时多了接近一倍。”
冰冷的数据不会说谎。
领队卡滕伯恩在会议后,单独将林逸风叫到一边。她拍了拍林逸风的肩膀,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Ethan,我知道主场意味着什么。”卡滕伯恩说,“但记住,你首先是一名车手,其次才是‘华夏的希望’。忘掉那些‘必须赢’、‘只能赢’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积分,而不是一次莽撞的冒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