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鞭炮是弟弟静禹在腰里缠了两圈,外面披着军大衣,在火车上蒙混过关的。
九光拿起鞭炮,看了父亲一眼。见父亲没拦着,他跟在静禹身后,跑出去了。
很快,楼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又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静禹和九光跑回来关上门。
静禹笑着说:“保安出来管了,要是再不出来,我估计医院的院子里,还得有人放鞭炮!”
这个除夕之夜,很有纪念意义。
吃年夜饭的时候,母亲给了冬儿一百元的压腰钱。
静安不要:“妈,你给的太多了,给十块就行。”
母亲说:“这是下一辈儿人了,再说,我们冬儿是两个节日,一个是除夕,一个是生日,不能给孩子忘了。”
冬儿还是不会说话,九光想带着冬儿到省城的儿童医院去看看。静安也有这个想法。
正月里,医院也放假,就等着初五初六再去。
弟弟来了之后,初一上午他就带着静安,去了桂林路的旧书店。
静安以为书店不会开门营业,没想到,书店不仅开门了,买书的人络绎不绝,把门口都塞住。
静禹说:“大城市和咱们小城市不一样,都愿意看书。再说,这书店是个人的,自己的买卖过年也开,多挣点呗。”
静安见那些旧书,就如同小鸟见到树林,扑扇着翅膀飞了进去。
闻到书香,静安的心就出奇的静,好像外面的世界关上了,她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好像面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她坐在书的海洋里,安静地看书,不被任何事所打扰。
静禹跟静安说话,静安也不搭理他。
静禹说:“姐,咱们出来一上午,该吃点啥了吧?”
静安笑了:“小馋巴,去吧,你去买。”
静禹什么时候走的,静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她钻进书里,看不够。
这个旧书店的书太全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看着泛黄的书页,静安感到一种满足感。
尤其是外面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生活的滋味扑面而来,真实可亲,比大陆的小说要耐看。
那个时代,大陆的小说要么是伤痕文学,要么是改革文学,反正都距离生活很遥远,甚至,都带着一种框子,静安不喜欢。
她喜欢真实的东西,或者看起来是真实的。
她挑中几本书,其中有陈若曦的长篇小说《远见》,有萧丽红的长篇《千江有水千江月》。
陈若曦的《远见》,是女主人公到外国去做保姆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静安。
《千江有水千江月》,开头几句话,那么朴实,但一下子就抓住静安的心。
静安还挑了几个歌本,都是1993年1994年的流行歌曲。
静安爱不释手,买了一堆书,捧回医院的病房。
九光见到静安高兴成这样,略带嘲笑的口吻说:“我以为你买了个貂儿呢。”
静安说:“貂儿能跟我的书比吗?这是书啊,精神食粮,能温暖我一辈子。貂儿只能温暖身体,但书能温暖灵魂。”
九光撇嘴,不过,什么也没说话。在静安的家人面前,九光多数会选择沉默。
静禹是大学生,跟静安的想法是一样的。
静安的父亲和母亲虽然只是初中文化,但他们都喜欢看书,都希望儿女考学,跟九光家人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辩论起来,九光肯定吃亏,所以他就沉默。
这天晚上,静禹和九光出去逛夜市,省城有夜市,还有地下商场也开门营业。
病房里有父亲母亲,还有静安和冬儿。白天回来两个患者,晚上,他们又回家了。
父亲忽然对静安说:“你过来坐,妈和爸有话跟你说。”
静安一愣,不知道父亲这么郑重,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