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碎玉轩冷得像冰窖,余莺儿蜷缩在浣衣局角落,冻僵的手指还攥着最后一块粗皂。她恍惚记得自己本是个戏曲演员,在后台补妆时突然眼前一黑,再睁眼就成了甄嬛传里那个活不过三集的炮灰 —— 余莺儿。
寒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余莺儿猛地打了个寒颤。她望着不远处宫墙上方露出的半轮残月,心跳突然加快。原着里,今晚就是甄嬛倚梅园中许愿,用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引得皇上倾心的日子。而此刻的她,正被困在这冰冷的浣衣局,连见皇上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余氏,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把这些衣服洗了!” 管事姑姑的呵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余莺儿咬了咬牙,将满盆冰凉的水泼向衣物。刺骨的寒意从指尖传来,却让她愈发清醒。既然穿越成了余莺儿,就绝不能重蹈原着覆辙,她要活下去,还要活得风生水起。
突然,一阵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余莺儿浑身一震,这笛声正是皇上最爱的《长相思》!她猛地站起身,顾不上满手的冻疮,顺着笛声的方向跑去。穿过几道回廊,绕过一片梅林,她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 玄凌,那个掌握着所有人命运的大清皇帝。
玄凌背对着她,月光洒在他明黄龙袍上,镀上一层清冷的光晕。余莺儿深吸一口气,想起原着中甄嬛用梅花许愿的情节,目光扫过身旁盛开的梅林,心中一动。她轻轻折下一枝红梅,藏在袖中,然后故意放轻脚步,装作不经意间靠近。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余莺儿压低声音,学着甄嬛的语气,幽幽叹道。声音里带着三分惆怅,七分哀怨,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人。
玄凌的笛声戛然而止。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余莺儿手中的红梅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谁在那里?”
余莺儿深吸一口气,盈盈福身:“奴婢余莺儿,给皇上请安。方才路过此处,见梅花开得正好,一时有感而发,惊扰了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玄凌上下打量着她,眼前的宫女虽穿着粗布衣裳,却生得眉眼清秀,尤其是那双眼睛,含着盈盈秋水,竟比这寒夜中的梅花还要动人几分。“你方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余莺儿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赌对了。她抬起头,目光与玄凌对视,轻声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奴婢见这梅花在寒风中独自绽放,忍不住替它惋惜,若能有人懂得它的心意,护它周全,该有多好。”
玄凌沉默片刻,忽然轻笑出声:“有意思。你既懂得怜香惜玉,可知朕方才吹的是什么曲子?”
“是《长相思》。” 余莺儿毫不犹豫地回答,“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这曲子缠绵悱恻,道尽了相思之苦。”
玄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想不到一个小小宫女,竟也懂得这些。你且说说,这‘逆风如解意’,解的是什么意?”
余莺儿心中快速思索,原着中甄嬛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渴望被理解、被珍惜的心愿,可她现在只是个宫女,若照搬原话,难免显得矫情。“回皇上,奴婢以为,这解的是世间万物渴望被善待的心意。就像这梅花,哪怕寒风凛冽,也要努力绽放,若能遇到懂得欣赏它的人,便是它最大的心愿。”
玄凌饶有兴致地看着她:“你倒是个妙人。明日起,就到碎玉轩伺候吧。”
余莺儿心中狂喜,却仍保持着恭敬的神色:“谢皇上恩典。”
第二日清晨,余莺儿换上崭新的宫女服饰,跟着太监来到碎玉轩。一路上,她不断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原着中,余莺儿因为冒充甄嬛得宠,最终落得凄惨下场。她绝不能重蹈覆辙,要想办法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牢牢抓住皇上的心。
“余姑娘,到了。” 太监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余莺儿抬头望去,碎玉轩的匾额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院内红梅盛开,暗香浮动。她深吸一口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去。
刚进院子,就见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子正在赏花。余莺儿心中一紧,这便是甄嬛了。只见甄嬛穿着一身淡粉色旗装,眉眼间透着温婉,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参见莞常在。” 余莺儿福了福身,声音清脆悦耳。
甄嬛转过身,见是个陌生宫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是?”
“奴婢余莺儿,奉皇上旨意,前来碎玉轩伺候常在。”
甄嬛微微颔首:“原来是皇上安排的,起来吧。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不必这般客气。”
余莺儿心中暗喜,甄嬛果然如原着中一般善良大度。只要能留在她身边,就有更多机会接近皇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余莺儿尽心伺候甄嬛,将她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她知道甄嬛喜欢诗书,便时常在她面前背诵诗词;知道她爱花,便精心照料碎玉轩的花草。渐渐地,甄嬛对她愈发信任,时常与她谈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