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睁开眼时,正踩在青石板铺就的长街上。
鼻尖萦绕着油炸桧的香气,混着胭脂水粉与淡淡的墨香。
身旁的晏辰正对着一面铜镜蹙眉,镜中映出的少年眉目俊朗,只是那身月白锦袍不知何时换成了粗布长衫,倒添了几分清雅脱俗。
"这是何处?"阿楚扯了扯腰间的布带,那上面绣着的并非熟悉的槐花,而是一只歪歪扭扭的猎犬。
晏辰放下铜镜,目光扫过街角那面"庐州府"的牌坊,又瞥见不远处茶楼上正与书童对弈的黑脸书生,忽然倒吸一口凉气。
"我们......穿到里了。"
阿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那黑脸书生额间一抹月牙,正是传说中的包拯。
她刚要开口,就见三位女子款款走来,为首的身着粉裙,鬓边斜插一朵海棠,眉眼含情地盯着晏辰。
"这位公子好生面善,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粉裙女子声音柔得像浸了蜜。
只见右侧一位绿衣少女已抢先一步,手中折扇轻摇,露出皓腕上的玉镯:"公子看着不像本地人士,莫非是来庐州游学?小女子略通此地风土,愿为公子引路。"
左侧的紫衣女子则更为直接,将一只绣着并蒂莲的香囊往晏辰怀里一塞:"公子若不嫌弃,这香囊权当见面礼,往后在庐州有事,报我林府的名号便是。"
晏辰被这阵仗吓得后退半步,香囊掉在地上。
粉裙女子立刻柳眉倒竖:"林小姐好大的口气,也不看看公子是否稀罕。"
绿衣少女掩唇轻笑:"两位姐姐莫争,公子瞧着清雅,怕是不喜这般喧闹。"
阿楚看得目瞪口呆,这才想起传闻中晏辰的容貌本就惹眼,到了这能人异士辈出的庐州,竟成了众矢之的。
"我们还有要事。"晏辰拉起阿楚就走,身后传来女子们的争执声,夹杂着珠钗碰撞的脆响。
转过街角,正撞见包拯与公孙策并肩而行,展昭腰悬长剑跟在一旁。
"包大哥,你看那两人,好生奇怪。"公孙策折扇轻点,目光落在晏辰与阿楚身上。
包拯停下脚步,月牙似的额间皱起:"看他们衣着,不像本地百姓,却又行色匆匆,倒像是在躲避什么。"
晏辰听得真切,知道这三人目光如炬,忙拉着阿楚低头快走。
却不想迎面撞上一位老者,对方怀里的卷宗散落一地。
"抱歉抱歉。"阿楚慌忙去捡,指尖触到卷宗上的"隐逸村"三字,心头猛地一跳。
这正是里第一个大案,隐逸村干尸之谜,多少无辜人命丧于此。
老者捋着胡须叹气:"无妨无妨,只是这卷宗若丢了,老夫可担待不起。"
晏辰瞥见卷宗上的官印,知是府衙文书,忙帮着整理:"老丈是府衙的师爷?"
老者点头:"正是,正要将隐逸村的报案呈给包大人。"
阿楚与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这便是他们的第一个任务,阻止隐逸村的悲剧。
刚将卷宗交还老者,就见方才那三位女子又追了上来,粉裙女子手中捧着一碗杏仁茶:"公子想必渴了,这是刚沏好的,尝尝?"
绿衣少女不甘示弱,递上一块桂花糕:"公子垫垫肚子,前面就是我家茶馆,进去歇歇脚?"
紫衣女子则唤来仆从,指着不远处的酒楼:"那楼里的醉蟹是庐州一绝,公子若不嫌弃,小女子做东。"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包拯与公孙策恰好路过,公孙策折扇轻敲掌心:"这位公子好福气。"
包拯则眉头更紧:"眼下隐逸村一案棘手,倒是让这些闺阁女子抢了风头。"
晏辰被缠得无奈,只得道:"诸位美意心领,只是我与同伴还有要事在身。"
粉裙女子却不依不饶,伸手去拉他的衣袖:"公子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
阿楚见状,忽然开口:"三位姑娘怕是认错人了,他乃是开封府派来协助包大人查案的密探,不便与外人过多接触。"
这话半真半假,却让三位女子愣了愣。
绿衣少女眼珠一转:"既是查案,那更该了解本地情况,小女子父亲曾在隐逸村附近任过职,或许能帮上忙。"
紫衣女子立刻接话:"我祖父收藏着庐州地形图,公子若要,我这就回去取。"
粉裙女子则拉着阿楚的手:"妹妹看着面善,不如我们同去茶楼详谈,让他们男人讨论正事便是。"
阿楚被她拉着走,只觉这女子手心细腻,香气袭人,却也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强势。
晏辰看着被三位美女簇拥着走远的阿楚,又看了看眼前的包拯与公孙策,忽然觉得这穿越任务,怕是比碾药杵还难。
包拯已将隐逸村的卷宗翻开,眉头紧锁:"据报案人说,隐逸村近来怪事频发,已有三人离奇失踪。"
公孙策补充道:"更诡异的是,村中祠堂里的干尸,竟有一具不翼而飞。"
晏辰心头一凛,他记得剧情里,那具失踪的干尸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也是诸多杀戮的开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生魂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双生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