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雩祭歌·送神
谢朓
敬如在,礼将周。
神之驾,不少留。
跃龙镳,转金盖。
纷上驰,云之外。
警七曜,诏八神。
排阊阖,渡天津。
有渰兴,肤寸积。
雨冥冥,又终夕。
俾栖粮,惟万箱。
里情畅,景明昌。
……
赏析:
《齐雩祭歌·送神》是谢朓《齐雩祭歌》组诗的终章,在雩祭活动完成之际,以诗歌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恭送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整首诗营造出庄严肃穆又充满期许的氛围,展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世间福祉的向往。
一、结构与内容:送神过程与祈愿的有序呈现
1. 送神伊始:开篇“敬如在,礼将周”,点明雩祭已近尾声,人们始终秉持着虔诚之心,如同神灵真切降临。“敬如在”体现对神灵的敬重,即便祭祀将毕,敬畏之情丝毫未减;“礼将周”表明祭祀礼仪即将周全完成,反映古人对祭祀仪式的严谨态度,为送神奠定庄重基调。
2. 神驾离去: “神之驾,不少留”,简洁地说明神灵车驾不停留,即将离开。随后“跃龙镳,转金盖。纷上驰,云之外”,以生动笔触描绘神驾离开场景,龙马欢快奔腾,车盖上金饰转动,神驾迅速向上飞驰,直至消失在云端之外,画面感十足,渲染出神灵离去的神秘与庄严。
3. 神灵行止:“警七曜,诏八神。排阊阖,渡天津”,进一步想象神灵离开后的举动,警醒日月星辰,诏令八方神只,排开天宫大门,渡过天河,展现神灵的威严与权力,也体现古人对神灵世界的丰富想象,暗示神灵将回归其所在的神秘领域。
4. 祈愿部分:“有渰兴,肤寸积。雨冥冥,又终夕”,描绘送神时阴云渐聚、细雨整夜不停的景象,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又暗示着神灵的离去带来了润泽万物的雨水,为祈愿丰收做铺垫。“俾栖粮,惟万箱。里情畅,景明昌”,直白表达人们对神灵的祈愿,希望粮食堆满谷仓,百姓心情舒畅,世间景象光明昌盛,反映出古人对物质富足、精神愉悦及社会繁荣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意象营造与语言表达
1.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丰富意象传递情感与营造氛围。“龙镳”“金盖”等意象描绘神驾,彰显神灵尊贵,增强诗歌神秘庄重之感;“七曜”“八神”“阊阖”“天津”等天文与神话意象,拓展诗歌想象空间,构建宏大神秘的神灵世界;“有渰兴”“雨冥冥”等自然意象,借天气变化暗示神灵庇佑,营造出润泽、祥和氛围,为祈愿丰收的情感表达做铺垫。
2. 语言凝练:语言简洁凝练,却能准确传达丰富情感与深刻含义。如“敬如在”三字,高度概括人们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对神灵的敬重态度;“俾栖粮,惟万箱”短短六字,清晰表达对粮食丰收的强烈渴望。用词精准,使诗歌在有限篇幅内承载丰富内容,体现谢朓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三、文化内涵:传统祭祀与美好愿景的融合
1. 祭祀文化体现:作为送神曲,承载着古代雩祭的重要文化内涵。雩祭是古代祈求降雨的祭祀活动,从迎神到送神的完整仪式,反映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通过祭祀表达与神灵沟通的意愿,期望神灵满足人们对雨水、丰收等需求,是古代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
2. 美好愿景表达:诗中祈愿内容“俾栖粮,惟万箱。里情畅,景明昌”,不仅关乎物质层面的丰收,还涉及精神层面的百姓心情舒畅及社会层面的光明昌盛,体现古人对美好生活全面、深刻的理解与向往。这种祈愿反映当时社会普遍追求,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价值。
……
解析:
1. 敬如在,礼将周
- 解析:“敬如在”化用《论语·八佾》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强调人们在祭祀过程中,始终怀着虔诚的态度,仿佛神灵真真切切地就在眼前。这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重与敬畏之心,即使在祭祀接近尾声,这种情感也丝毫未减。“礼将周”表示祭祀的礼仪即将周全地完成。古代祭祀十分注重礼仪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此时祭祀礼仪即将结束,意味着整个雩祭活动在程序上即将圆满完成,反映出人们对祭祀仪式的严谨态度。
2. 神之驾,不少留
- 解析:此句直白地表明神灵的车驾不会做片刻停留。在古人的观念中,神灵降临人间接受祭祀后,会返回其所在的神秘世界。这里用简洁的语言宣告送神环节的正式开始,虽然不舍,但也体现出对神灵行动的尊重,接受神灵来去自由的设定,进一步强化了祭祀活动庄严肃穆的氛围。
3. 跃龙镳,转金盖
- 解析: “跃龙镳”描绘拉着神车的龙马欢快地跃动着。“镳”本指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这里代指马,龙马的跳跃显示出其充满活力,仿佛在催促神驾启程,也为画面增添了动感。“转金盖”则刻画了车驾上装饰着金饰的华盖随着车的前行而转动的情景。“金盖”突出了神车的华丽与尊贵,这两句通过对神驾细节的生动描写,展现出神灵离去时的庄重与威严,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神驾出发的场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