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既贵不忘俭,处有能存无。
- 解析:这两句是对友人张华品德的高度赞扬。“既贵不忘俭”,点明张华在获得显贵地位后,依然没有忘记节俭的美德。在古代社会,富贵之后容易陷入奢靡,而张华能坚守节俭,实属难能可贵。“处有能存无”,“有”代表富足、显达的生活状态,“无”象征着淡泊、谦逊的心境,意味着张华身处富足显达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淡泊,不被物质和名利所迷惑,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境界。
6. 镇俗在简约,树塞焉足摹。
- 解析:此句进一步阐述张华的为政理念。“镇俗在简约”,诗人认为治理风俗的关键在于倡导简约之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存在一些奢华、铺张的风气,而张华以简约为原则来治理,这是一种务实且正确的为政之道。“树塞”原指在门口设置屏障,这里可能指代那些奢华的排场或繁缛的礼节,诗人认为这些东西不足以效仿,与张华所秉持的简约理念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张华理念的正确性和高尚性。
7. 在昔同班司,今者并园墟。
- 解析: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在昔同班司”回忆过去与张华一同在朝为官的时光,那时他们有着共同的事业和追求,充满着希望与活力。“今者并园墟”则描述如今一些曾经熟悉的地方已变成园圃废墟,物是人非。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地表现出时光流逝之快以及世事变化的无常,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做铺垫。
8. 私愿偕黄发,逍遥综琴书。
- 解析:诗人表达内心的私人愿望,希望能与张华一起相伴到老,“偕黄发”中的“黄发”是长寿的象征,指代年老。“逍遥综琴书”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他们可以悠然自得地研习琴艺、阅读书籍,享受精神上的愉悦。此句体现出诗人对与张华之间深厚友情的珍视,渴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与友人共度宁静、美好的时光。
9. 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
- 解析:承接上句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进一步描绘具体场景。想象在繁茂的树荫下,诗人与张华举起酒杯,一同享受悠闲时光,“举爵”体现出生活的惬意与闲适。“携手共踌躇”,两人手挽手,漫步徘徊,“踌躇”在这里并非犹豫之意,而是形容一种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状态,生动地展现出两人亲密无间、共享美好时光的画面,强化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度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10. 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 解析:此句运用典故,“忘筌得鱼”出自《庄子·外物》,“筌”是捕鱼的工具,意思是捕到鱼后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诗人在这里表达不应只注重外在的形式(遗形骸),而应追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精神(忘筌在得鱼),即要超脱世俗的表象,关注内心真正的追求。这一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体现出诗人对超脱境界的思考,也暗示他与张华之间的友情以及对生活的期许,都基于一种对内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11. 春台一以眺,达士亦踟蹰。
- 解析:诗人站在春台上眺望,“春台”可能是一个能俯瞰春日美景的高台,在这样美好的春日景色中,即使是通达事理的“达士”也会徘徊不前,沉浸其中。此句通过描述达士在春景前的踟蹰,以他人的反应衬托出眼前春景的迷人,同时也暗示诗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感慨。从更深层次看,“春台”之景或许也象征着诗人所向往的那种美好的生活境界,达士的踟蹰反映出人们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12. 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涂。
- 解析:描绘出芬芳的树林中,树木挺拔地长出修长的枝干,一年之中多次生长变化。“芳林”强调树林的美好与生机,“挺修干”突出树木的挺拔与修长,展现出生命的茁壮与活力。“一岁再三涂”表明树木生长迅速且变化多样,体现出生命的蓬勃发展。这一句通过对树林中树木生长的描写,再次强调生命的活力与变化,与开篇所描绘的自然变化相呼应,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与张华的友情如同这蓬勃生长的树木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13. 亮无佐时才,徘徊愧灵枢。
- 解析: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确实没有辅佐时政的才能,在“灵枢”(可能指的是贤能之士的教诲或先辈的智慧)前徘徊,心中感到惭愧。这既体现出诗人对自身才能的客观认识和谦虚态度,也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对自身价值和社会担当的深刻反思。尽管诗人与张华有着美好的友情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内心依然有着对未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遗憾与愧疚之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