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 解析:“朱轩”指朱红色的车子,代表达官贵人所乘之车,“曜”是照耀,“金城”即长安城,“供帐”指陈设帷帐等用具以供宴会或行旅之用,“长衢”指大道。此句继续渲染送行场面的隆重,华丽的朱红色车子闪耀在长安城中,大道旁设置了盛大的供帐。通过对送行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二疏辞官一事的非同寻常,突出他们在官场中的地位以及众人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也与他们即将放弃这些荣华富贵形成鲜明对比。
4. 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 解析:“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这里指二疏。此句表明二疏是深知适可而止、知足常乐道理的通达之人,他们把荣华富贵看得如同不存在一般,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这两句直接点明二疏的高尚品质,揭示了他们辞官的内在原因,即对名利的淡泊态度,是整首诗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名利行为的赞赏。
5. 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 解析:“簪”是古代官员用来固定帽子的簪子,象征着官职,“抽簪”即辞官;“朝衣”是官员上朝时所穿的衣服;“散发”表示摆脱官场束缚,自由自在;“海隅”指海边,这里泛指偏远的家乡。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二疏辞官时的洒脱和决然,他们摘下簪子,脱下朝衣,披散着头发回归到家乡,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官场的决绝和对自由、淡泊生活的追求。
6. 行人为陨涕,贤哉此丈夫!
- 解析:“陨涕”即落泪。此句描述路人看到二疏辞官归乡的场景,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而落泪,并称赞他们是贤德的大丈夫。这里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路人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二疏行为的高尚和令人敬佩,引发众人的情感共鸣,使二疏的贤德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二疏的高度赞美。
7. 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
- 解析:描绘二疏回到家乡后的生活状态,他们把钱财散发出去,尽情享受当下的时光,到了年终也不留下积蓄。“挥金”体现出二疏对财富的豁达态度,不将钱财视为生活的束缚,而是用于享受生活,这与他们淡泊名利的品质相呼应,进一步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强调他们不被物质财富所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快乐。
8. 顾谓四座宾:“多财为累愚。”
- 解析:“顾”是回头看,二疏回头对在座的宾客说:“过多的财富是使人愚蠢的累赘。”这是二疏对财富的看法,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解释。此句直接引用二疏的话语,点明他们散尽钱财的原因,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对财富的独特见解,认为财富过多会成为人的负担,让人变得愚蠢,体现出他们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9. 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
- 解析:“清风”指二疏淡泊名利的高尚风范,“激”是激励,“天壤”指天地。此句高度赞扬二疏的高尚风范能够激励万代后人,他们的名声将与天地共存。这是诗人对二疏的高度评价,强调二疏的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如同清风一般,吹拂万代,他们的名声也将永远流传,表达了诗人对二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明诗人希望这种高尚品质能够在世间传承下去。
10. 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
- 解析:“咄”是表示呵斥、感叹的语气词,“蝉冕客”指头戴蝉冕的达官贵人,“君绅”指官员束在衣外的大带,古代在绅带上记事,“见书”即写下来。诗人以严厉的口吻告诫那些身处官场的达官贵人,应当把二疏的事迹和精神写在绅带上,时刻铭记。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追名逐利风气的批判,希望官员们能以二疏为榜样,反思自己对名利的追逐,回归到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上来,点明了整首诗借古讽今的主旨。
……
句译:
1. 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
- 翻译:往昔在西汉的时候,朝廷与民间都充满了欢乐愉悦的氛围。
2. 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疏。
- 翻译:东都门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众多王公大臣为疏广、疏受叔侄设宴饯行。
3. 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 翻译:朱红色的华贵车辆照耀着长安城,在大道旁设置了华丽的帷帐等供宴会使用。
4. 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 翻译:通达事理的人懂得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把荣华富贵看得好像不存在一样。
5. 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 翻译:(二疏)摘下固定帽子的簪子,脱下上朝的官服,披散着头发回到偏远的家乡。
6. 行人为陨涕,贤哉此丈夫!
- 翻译:路过的行人为此感动落泪,赞叹道:“这两位真是贤德的大丈夫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