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其四
左思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
赏析:
《咏史诗·其四》是左思创作的一首借古讽今的诗篇,通过将京城王侯的奢华生活与扬雄的清苦孤寂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判和对真正才德之士的赞誉。
一、鲜明对比,凸显主旨
诗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京城王侯的显赫与奢华。“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描绘出京城中王侯众多且地位尊崇的景象。“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生动展现了权贵们车驾之盛,冠盖遮蔽道路,朱轮马车在长街上竞相奔走,尽显其权势与财富。“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从日常交际与娱乐生活进一步刻画,他们整天穿梭于权贵之家,享受着钟磬笙竽的奢华宴乐,勾勒出一幅权贵们纸醉金迷、相互攀附的世俗画卷。
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描述扬雄的处境。“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以“寂寂”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扬雄居所的清冷,门前没有卿相的车马往来,与王侯们的门庭若市截然不同。“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写扬雄在空荡的屋子里专注于玄虚之道,展现其安贫乐道、潜心学术的形象。“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高度赞扬扬雄的言论以孔子为准则,辞赋可与司马相如媲美,肯定了他的才学和品德。尽管生前寂寥,“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强调扬雄在后世却声名远扬,流芳百世。通过这种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重权势财富、轻才德学识的畸形现象,同时表明真正有价值的是内在的才德,而非一时的富贵。
二、以小见大,借古讽今
诗人选取扬雄这一典型人物,以他的遭遇为切入点,反映整个社会现实。扬雄身处权贵环绕的京城,却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经历代表了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因不趋炎附势而被冷落的士人。左思借扬雄之事,实则讽刺西晋时期门阀制度下,豪门世族垄断仕途、奢靡享乐,真正的贤才却被埋没的社会现实。表面写古事,实则针砭时弊,借古讽今,使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三、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如“济济”“赫赫”“寂寂”“寥寥”等叠词的运用,简洁生动地描绘出不同场景的氛围。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对王侯权贵的描述虽看似客观冷静,但奢靡之态的刻画中暗含批判;对扬雄的描写则充满同情与赞赏,情感在对比中层层递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以及对才德之士的敬重。
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前八句围绕京城王侯展开,从居住环境、出行场面到社交娱乐,全方位展现其奢华生活;后六句聚焦扬雄,从居所的冷清到学术追求,再到后世英名,逐步深入塑造扬雄形象。前后两部分以鲜明的对比为纽带紧密相连,先扬后抑,先描绘世俗的喧嚣繁华,后突出扬雄的孤寂高洁,最后点明扬雄的后世之名,使诗歌主题在清晰的层次中得以深化,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
解析:
1.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 字词解析:“济济”形容众多的样子 ,描绘出京城人口密集、繁华热闹的场景。“赫赫”表示显着盛大的样子,用来突出王侯的权势与尊贵。
- 诗句解析:此句直接点明在繁华热闹、人口众多的京城之中,居住着权势显赫的王侯。开篇便为全诗定下基调,引出下文对京城王侯生活的描绘。
2.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 字词解析:“冠盖”,“冠”指达官贵人的冠冕,“盖”是车上的篷盖,这里代指达官贵人。“荫”原意为遮蔽,此处形容冠盖之多,仿佛能遮蔽道路。“四术”指通向四方的道路。“朱轮”指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车轮漆成朱红色而得名。“竟”有竞相、争逐之意。“长衢”即大街。
- 诗句解析:众多达官贵人的冠冕车盖遮蔽了四通八达的道路,朱红色车轮的车子在长长的大街上竞相奔驰。通过对权贵们出行场面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他们的权势与财富,展现出京城中这一阶层奢华且忙碌的生活状态。
3.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 字词解析:“朝”指早晨,“暮”指晚上。“集”与“宿”分别表示聚集和留宿。“金张”指西汉时的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他们世代高官。“许史”指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氏、史氏家族,同样权势显赫。“馆”和“庐”都指住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