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赏析:
《饮酒·其九》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展现了陶渊明在世俗诱惑与自我坚守之间的抉择,凸显其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高尚情怀。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用质朴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开篇之景:热情与期待
1. 急切迎客的背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匆忙迎客的场景。清晨,敲门声打破宁静,诗人甚至来不及整理好衣裳,就赶忙去开门。“倒裳”这一细节极为生动,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急切,更透露出他平日里生活的质朴与随性。这种急切迎客的举动,反映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以及内心的热情好客,同时也为下文与田父的交流营造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来客所带来信息的期待。
2. 生活节奏的折射:从侧面来看,这一场景也折射出诗人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宁静。在这种生活节奏下,一次意外的敲门声都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应,可见诗人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与外界接触并不频繁,因此每一次的人际交往都显得格外珍贵。
二、田父之劝:世俗观念的呈现
1. 善意的担忧:“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诗人询问后得知来客是心怀好意的田父,他带着酒远道而来,对诗人的现状表示担忧,认为诗人与时代格格不入。田父的这份善意,通过“壶浆远见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酒,更带来了精神上的关怀。然而,这种关怀背后,是田父所代表的世俗观念。他以“与时乖”来质疑诗人的生活方式,表明在世俗眼中,诗人的归隐之举是不合时宜的。
2. 世俗价值观的剖析:田父进一步劝说道:“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他指出诗人身着褴褛,居于茅檐之下,这样的生活并非高尚的选择。在田父看来,世人都崇尚随波逐流,希望诗人也能顺应潮流,融入世俗。这里深刻地展现了世俗价值观对物质生活和社会认同的追求,认为与众人保持一致、追求世俗的成功和安逸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田父的劝说,代表了当时社会普遍的观念,与诗人的归隐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三、诗人之答:坚守本心的宣言
1. 感恩与拒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诗人首先表达了对田父好意的深深感激,展现出他的谦逊与礼貌。然而,紧接着表明自己的天性与世俗难以协调。“禀气”强调了这种差异源于诗人内在的气质和性格,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这一句既委婉地拒绝了田父的劝说,又为下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埋下伏笔。
2. 坚守自我的决心:“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人说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去顺应世俗并非不可能,“纡辔”形象地比喻改变人生方向。但他反问,违背自己的本心难道不是一种迷失吗?这表明诗人深知顺应世俗可能带来物质上的改善,但他更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诗人提议与田父一同畅饮美酒,享受此刻的欢乐,同时坚定地宣告自己归隐的决心不可动摇。“吾驾不可回”犹如一声响亮的宣言,凸显了诗人坚守本真、不为世俗所动的坚定信念。
四、艺术特色
1. 生动的人物对话:整首诗以诗人与田父的对话展开,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两人截然不同的形象和观念。田父的关切与世俗,诗人的感激与坚守,都在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诗歌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2. 质朴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如同日常对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质朴的表达,不仅符合田园生活的情境,更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又能在深入品味中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
3. 深刻的主题表达:通过这场对话,诗歌深刻地表达了坚守自我、不为世俗观念所左右的主题。在面对世俗的诱惑和质疑时,诗人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这种对本真的执着,反映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向往,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深入思考。
……
解析:
1.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 解析: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清晨”点明时间,在这个宁静的时刻,“闻叩门”打破了寂静,有人在敲门。“倒裳往自开”,“倒裳”生动地写出诗人听到敲门声后,着急到连衣裳都穿倒了,就赶忙去开门的情景。这一细节一方面体现出诗人性格的直率与热情,对访客有着急切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平日里生活的随意与质朴,没有过多繁文缛节。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展现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自在状态,同时为下文与来客的交流做铺垫,引出读者对来访者身份及来意的好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