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 解析: “善恶苟不应”,“苟”表示假设,如果善恶的行为并没有相应的报应。“何事空立言”,那么为何前人要白白地立下“积善有报”这样的言论呢?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积善有报”观念的怀疑。诗人并非简单地否定这一观念,而是基于现实中看到的善恶与结果的不匹配,对传统观念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质问,体现出诗人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的精神。
3.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 解析:此句描述的是荣启期的境遇。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传说他活到九十岁,生活极为贫困,“行带索”指他以绳索作为衣带,形容其生活的窘迫。“饥寒况当年”,由此可以推想他年轻时所遭受的饥寒困苦更是不堪。诗人通过对荣启期贫困生活的刻画,展示了一位身处困境却坚守自我的人物形象,为下文强调坚守气节做铺垫。
4.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 解析: “不赖”即“若不是依赖”,“固穷节”指在穷困的处境中坚守自己的气节。诗人认为,若不是荣启期依靠这种在穷困中坚守气节的品质,又怎么会在百世之后仍被人们传颂呢?这表明坚守气节是让人获得长久尊敬与铭记的关键因素,强调了坚守气节的重要性和永恒价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推崇以及自己坚守气节的决心。
……
句译:
1.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人们都说积德行善会有好报,然而伯夷和叔齐却在西山饿死。
2.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如果善恶的报应真的不存在,那为什么前人要白白立下这样的言论呢!
3.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荣启期九十岁了还以绳索当腰带,可想而知他年轻时饥寒的状况更为艰难。
4.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若不是依赖坚守穷困的气节,百世之后还有谁会传颂他呢。
……
全译:
常言积善便会得福报,可伯夷叔齐却饿死在首阳山脚。
若善恶并无报应来对应,为何还要空把此言来称道!
荣启期九十岁仍以绳索束衣,年轻时的饥寒困苦更是难熬。
若不是凭借坚守穷困的气节,百世之后谁又会将他记牢。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诗词一万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