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同样属于浓香型白酒,其酿造工艺遵循着古老的“续糟配料、泥窖发酵”传统。每一次酿酒,都要保留一部分上次发酵的酒醅,与新的粮食和酒曲混合。这种代代相传的“万年糟”,让窖池中的微生物得以持续繁衍,形成独特的酿酒生态。工人们像呵护婴儿般照料着窖池,定期养护池壁,监测微生物的活性。他们会用特制的工具清理池壁上的杂质,然后涂抹上新的窖泥,以维持窖池的最佳状态。
古老的传说为这几口老窖池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泸州一带瘟疫横行,百姓们苦不堪言。一日,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仙人途经此地,看到百姓的惨状,心生怜悯。当夜,仙人托梦给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梦中,仙人手指江边生长的红高粱,又指向清澈的山泉,示意将二者混合。仙人还传授了独特的发酵之法,并告诉老者,需将混合物埋于地下七七四十九日。
老者醒来后,半信半疑地按照仙人的指示行事。四十九天后,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埋藏的容器,顿时,一股浓郁醇厚的酒香飘散开来,神奇的是,周围弥漫的瘴气竟也随之消散。患病的百姓们饮用了这酒,病症逐渐痊愈。自那以后,泸州人便世代传承这酿酒之法,而最早用于酿酒的池子,历经岁月,便成了如今的老窖池。当地老人们常说,这些老窖池有灵气,是得到过酒神庇佑的,所以酿出的酒才如此醇香,历经百年而不衰。
如今,泸州老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智慧酒庄”,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酿造工艺,提升酒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品牌推广上,开展“国窖1573封藏大典”等文化活动,通过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向全球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文化。数据显示,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白酒前列,其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白酒的重要窗口。
酿酒车间里,工人们赤着膀子,喊着号子翻动酒醅。“嘿哟嗬,嘿哟嗬”的号子声在车间回荡,与蒸汽的嘶鸣交织成独特的酿酒交响乐。在这里,时间是最珍贵的原料。泸州老窖的特曲酒,需要在窖池中发酵180天,头曲酒也要发酵90天。漫长的发酵过程,让各种香味物质充分生成,赋予白酒丰富的层次感。发酵过程中,工人们每天都会多次巡查窖池,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鼻子嗅闻发酵的气味,根据经验判断发酵的进程是否正常。
泸州老窖的勾调工艺堪称一绝。调酒师们凭借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将不同年份、不同窖池的原酒进行搭配。他们像艺术家调配色彩一样,精心调整各种原酒的比例,让香气、口感达到完美平衡。在勾调室里,摆满了各种不同年份、不同等级的原酒小样,调酒师们手持酒杯,轻轻摇晃,观察酒的色泽,然后凑近闻香,最后小抿一口,在口中细细品味,感受酒的醇厚、绵柔、回甘等不同口感。一瓶优质的泸州老窖白酒,可能融合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原酒,每一滴都凝聚着调酒师的智慧和匠心。为了确保勾调的准确性,调酒师们还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酒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三、绵竹风骨:剑南春的盛唐遗韵
在绵竹的竹林深处,剑南春的酿酒作坊弥漫着独特的酒香。这里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剑南烧春”就已成为宫廷御酒。走进车间,巨大的蒸锅冒着白烟,工人们推着装满粮食的推车穿梭其中,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外,成片的竹林随风摇曳,竹叶的清香与酒香相互交融,形成了剑南春独特的地域风味。
剑南春同样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采用“泥窖固态发酵”工艺,独特的“跑窖法”是其制胜秘诀。所谓“跑窖”,就是将一个窖池的酒醅取出,装入另一个窖池发酵。这种工艺能让窖池微生物相互交流,赋予白酒更丰富的风味。发酵过程中,工人们要多次“翻窖”,确保酒醅发酵均匀。翻窖时,人们将酒醅一铲一铲地翻动,动作娴熟而有力,在翻动过程中,酒醅中积聚的热量散发出来,新鲜空气得以进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传说,在盛唐时期,绵竹一带的美酒已小有名气。一日,剑南道节度使奉命进献美酒至宫廷。队伍行至途中,一辆载酒的马车不慎颠簸,酒坛破损,顿时,浓郁的酒香飘散开来。神奇的是,这酒香竟引得林中百鸟盘旋不去,山林中的猛虎也被吸引而来,却没有丝毫攻击性,反而伏地静卧,沉醉在这酒香之中。
消息传到宫中,唐玄宗听闻后十分好奇,待美酒送达,当即品尝。酒液入口,醇厚绵柔,回味悠长,唐玄宗龙颜大悦,赐名“剑南烧春”,并留下“此酒只应天上有”的赞誉。自那以后,“剑南烧春”声名远扬,成为了宫廷贡酒,绵竹的酿酒业也愈发兴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