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如刀,将铅灰色的云层绞成碎絮,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倾泻而下。
石云天一行人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道上跋涉。
李妞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这鬼天气,怕是要把人冻成冰雕。”
话音未落,远处山坳里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哭喊。
石云天心头一紧,循着声音望去,只见风雪中隐约晃动着几个人影。
他抬手示意众人加快脚步,汉环刀在袖中微微握紧——这片刚经历过战火的土地,任何异常都可能暗藏杀机。
拨开被积雪压弯的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三具穿着破旧棉袄的尸体横在雪地上,胸口处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显然是被刺刀所伤。
不远处,一个瘦弱的妇人跪在雪地里,怀中紧紧护着个五六岁的孩子,孩子的小脸冻得发紫,正有气无力地啼哭着。
“大姐!”
那妇人缓缓抬起头,空洞的眼神里满是绝望,嘴唇冻得青紫,哆嗦着挤出几个字:“救救...我儿...”
石云天蹲下来查看孩子的状况,发现他额头滚烫,显然是发起了高烧。
他转头看向同伴:“得找个地方落脚,这孩子再拖下去性命难保。”
王小虎挠挠头:“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上哪儿找地方?”
就在这时,小黑突然冲着左侧山坡狂吠起来。
众人顺着它的视线望去,只见风雪中露出一角青瓦——那里竟藏着一座古朴的道观。
石云天心中一喜:“走,去道观碰碰运气!”
道观的朱漆大门早已斑驳,门楣上“玄清观”三个金字被积雪覆盖了大半。
石云天抬手敲门,过了许久,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个身着灰色道袍的老道士。
老道士打量着众人,目光落在石云天腰间的汉环刀上,警惕地问道:“你们是何人?”
“道长,我们是过路的旅人,途中遇到这对母子,孩子病重,想借贵观暂避风雪,还望行个方便。”石云天抱拳行礼,语气诚恳。
老道士又看了看蜷缩在宋春琳怀中的孩子,微微叹了口气:“进来吧。”
道观内同样被风雪侵袭得破败不堪,偏殿的梁柱上结着蛛网,神像前的烛火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
老道士从柜子里翻出几件旧棉被,铺在地上让众人休息,又提着铜壶去烧水。
石云天一边帮宋春琳照顾孩子,一边和老道士攀谈起来。
原来这玄清观本是香火鼎盛之地,自从日军进犯后,道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只剩下老道士一人苦苦守着这座道观。
“前些日子,一伙日军路过,说是要搜查抗日分子,把观里能吃的都抢走了...”老道士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悲愤。
正说着,李妞突然指着殿外惊呼:“快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风雪中跌跌撞撞走来几个人影。
等走近了才发现,是三个衣衫褴褛的村民,他们的脚上缠着破布,冻得通红,肩上还扛着个担架,担架上躺着个昏迷不醒的汉子。
“道长!行行好,救救我兄弟吧!”为首的村民扑通一声跪在雪地里,“他被鬼子的流弹打中了,我们走了十几里山路...”
老道士眉头紧皱,刚要开口,石云天已经走上前去:“抬进来吧,我们一起想办法。”
道观内顿时忙碌起来。
石云天用从日军据点缴获的急救包为受伤的汉子处理伤口,宋春琳则用老道士找来的草药熬制退烧药,喂给发烧的孩子。
王小虎和李妞帮忙生起炉火,将带来的煎饼分给众人。
“你们...真是八路军?”受伤的汉子在昏迷中醒来,看到石云天身上的军服,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石云天点点头,握紧他的手:“放心,有我们在。”
汉子眼角流下泪水:“俺们村...被鬼子烧了,大伙逃出来,一路上多亏了这位道长,他把自己的口粮都分给我们...”
老道士摆了摆手:“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只是可惜贫道无能为力,不能救更多人。”
他看向石云天:“倒是你们,年纪轻轻就敢和鬼子拼命,好样的!”
夜深了,风雪依旧呼啸。
道观内,受伤的汉子和孩子在众人的照料下渐渐平稳。
石云天坐在炉火旁,看着蜷缩在角落里熟睡的村民和道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乱世之中,一座破败的道观,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样的苦难和善良走到了一起。
突然,小黑警觉地站起身,冲着大门方向低吼。
石云天心中一紧,抄起汉环刀来到门前。
只听门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还有日语的呵斥声——是日军巡逻队!
“大家别出声!”石云天低声叮嘱,示意众人熄灭炉火。
他透过门缝望去,只见七八名日军举着刺刀,正在道观外徘徊。
为首的军曹一脚踹开虚掩的柴门,用生硬的中文喊道:“里面的人,统统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之铁血少英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抗战之铁血少英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