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火车驶向哈尔滨车站,此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的中心枢纽站,王至诚陡然发现不远处一对青年夫妇上从一辆黑色轿车下来,那英俊青年是女扮男装的东方女魔--川岛美子。紧挨她坐着的是小野菊子。川岛美子一生里游走于众多男人之间,利用他们;却唯独对日本军部安排她身边的小野菊子,像对待妻子一样对待。
王至诚突然意识到:顾顺章派遣自己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深造的消息泄露了,如果继续前往苏联,极有可能再一次被日本间谍控制,将对上级组织和特科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危险。我必须随时应变。
王至诚简单写了一张纸条趁人不注意塞给刘春霖。刘春霖热情地邀请:“人在东北,不来哈尔滨文庙看看无字碑,不知中国书法之奥妙。你我同往如何?”
“好啊!好啊!”王至诚满口答应着,帮着刘春霖收拾行李。二人刚下了火车,王至诚喊过来一辆黄包车:“师傅,我们去文庙。”
没想到拉黄包车的师傅是我党流动的交通员张景城,本次前来迎接从苏联回国的共字号和爱国青年,没想到这么巧遇上姐夫王至诚。
机智的张景城发现身后的黑色轿车尾随而来,张景城稳稳地握着车把,脚下生风,黄包车如离弦之箭般在街巷中穿梭。
坐在车上的刘春霖面色紧张,不时回头张望后面黄包车上的川岛美子和小野菊子。而王至诚泰然自若,目光如炬望着前方。
决不能让这两个日特得逞,张景城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凭借着对街道的熟悉,七拐八拐地钻进了一条狭窄的胡同。胡同里堆满了杂物,仅容一辆黄包车勉强通过。川岛美子和小野菊子的黄包车只好绕道。
张景城趁机加快了速度,拐出胡同后,又迅速混入了熙熙攘攘的集市。集市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黄包车在人群中艰难前行。川岛美子和小野菊子在后面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接近。
行走了四五百里,张景城瞅准一个时机,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小巷尽头是一扇破旧的大门,这是哈尔滨文庙的后门。张景城拉着王至诚冲了进去,随后迅速关上了门。
门外,川岛美子和小野菊子乘坐的轿车无法通行,气急败坏地跳下车,试图徒步追赶。二人进了后门,四处寻找,却不见他们的踪影,只能气急败坏地跺脚。
王至诚长舒一口气,为了把戏演好,同刘春霖来到无字碑前,微微震惊于它的存在。碑面光滑而空无一字,仿佛在诉说着深藏不露的历史和情感。刘春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但有些人选择留下无字碑,这便是另一种深邃的思考。”
王至诚沉思良久,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许多为了名声而竭力留下纪念的历史人物,然而这里的无字碑似乎在表达一种更为深远的哲学——不需要文字来定义自己的存在,反而让后人去解读。
“这座无字碑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他问道,期待着刘春霖的解答。
“无字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引人遐想的艺术。历史上无数个立碑的故事,但愿意让碑面空白的人,却是极少数。”刘春霖说,眼神中透着智慧的光芒。“它可以被解读为对历史的谦卑,也可以象征着一种深刻的自省。或许它想让后人去思考,何为真正的功绩,何为真正的记忆。”
王至诚点头,对刘春霖的见解十分赞同。他想到了历史上那些功德无量却被后人评价不一的伟人,意识到无字碑的确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在我的记忆中,泰山的无字碑便是其中的典型。它在风雨中经历了千年,却依然静默,仿佛在等待历史的评说。”王至诚说到这里,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洞悉了更深层的道理。
“你见过无字碑吗?”刘春霖微笑着问,似乎在考量王至诚的见识。
“有的,”王至诚回答,“我曾在泰山的登封台见过一座无字碑,其高达五米有余,碑身两面光滑,至今无字。关于立碑人的传说众说纷纭,秦始皇、汉武帝之说交织,正是因为碑名无字,才愈显其神秘。”
刘春霖听后,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这正是无字碑的魅力所在。它超越了文字的局限,留下了更多的猜测和遐想。”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历史上,无字碑往往让人感到更为震撼,因为它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些背后隐藏的故事。”
王至诚心中一动,接着说:“我曾听闻南京梅岗有一块无字碑,立于东晋谢安的墓前。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续命了东晋,却在死后留下无字碑。为何无字?一是他功劳世所罕见,二是他感到自己虽有社稷之功,却未能收复中原,最后选择让后人去评说。”
“你对历史的理解真是深刻。”刘春霖赞赏道,“不过,谢安的无字碑还有另一种解读,或许他是为了让后人对他的功过自有评说。”
王至诚点点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复杂。他继续说道:“而且,武则天的无字碑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她在位时的政绩与争议,使得后人对她的评价难以统一,最终选择用无字碑来留给后人思考的空间。”
刘春霖赞同地说:“正是如此。武则天的无字碑不仅是她个人的隐喻,更是对后世评价的开放性。”
两人谈话间,周围的观众逐渐增多,许多年轻的学生纷纷聚集在文庙的院落中,认真倾听这番关于历史与文化的交流。王至诚的思考与对话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也为文庙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
“我们或许应该考虑,无字碑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王至诚感慨道,“它让我们意识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字所能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是多么有限。”
“对。”刘春霖微微一笑,“无字碑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选择,还有历史的不可知性与人性的复杂。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去理解和思考。”
在这座承载着厚重文化的文庙中,王至诚与刘春霖的讨论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与共鸣。无字碑似乎成为了他们深入历史、理解文化的桥梁,让人们在追溯过去的同时,也反思着未来的方向。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文化英雄联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