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过的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梁启超小声却坚定地说,声音微弱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
王至诚看着面前这位弥留之际的前辈,心中涌起一阵波澜。他知道,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过往的反思,更是对即将到来的历史风暴的预警。
“听思成说,先生写一手《兰亭序》,见过摹本的真迹?”王至诚试图打破这沉重的气氛,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安。他并非仅仅出于对梁启超的尊敬,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这位伟人身上。
“摹本的真迹,只是从爷爷拍的照片上见过不少,亲眼见过的只有东三省的‘崇恩本’、乾隆父子所临《兰亭序》,可惜现在不知又在哪里。”
梁启超问道:“你爷爷的照片上,有那些版本?”
“有‘神龙本’、‘定武本’、‘天历本’、‘米芾诗题本’、‘黄绢本’、‘开皇本’和‘独孤本’……”王至诚的声音低沉而略带怀旧,仿佛在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
梁启超先是摇了摇头,微微松开了王至诚的手,稍稍抬高了声音:“帮我看一下《兰亭序》。”他呼喊着:“思成来!”
这声呼喊在屋内回荡,显然,梁启超的精神状态一瞬间有所复苏,仿佛是重回年轻气盛的岁月。待梁思诚赶到,梁启超的声音又变得微弱,几乎听不见。
“没有!”梁思诚气喘吁吁地回答,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那《兰亭》在天津的饮冰室,应该托付给至诚。”梁启超的声音重新坚定了起来,似乎又找回了一丝希望。
王至诚心中一震,他知道饮冰室藏《兰亭序》的重要性,那不仅是梁启超的个人记忆,更是整个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他拉着梁思诚到一旁,低声说道:“这幅字不应仅属于我们,应该属于整个国家和民族。”
“我不该‘卑唐’反帖,对不起王羲之。”梁启超的目光渐渐黯淡,语气中带着无奈。他的思绪飞回那段书法的往事,回忆起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
“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沙孟海等几人。”梁启超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康有为书法早年学过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后又从学朱九江、宗法欧阳通、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
王至诚点了点头,心中默默思索着梁启超所言的分歧与对立。他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必须将这些过去的记忆传承下去。
“我不识金镶玉!”梁启超的泪水夺眶而出,紧握着王至诚的手,声音无力,却充满了悲愤,“不能再尊碑反帖!”
王至诚默默点头,心中对梁启超更加敬佩。他明白,这位前辈不仅在书法上有着超人的才华,更在国家的命运面前,有着无法磨灭的热情与责任。
“精卫回国了!”梁启超的声音微弱,却夹杂着一丝急切。
“去年汪精卫、孙科、西山会议派等国字号高层官员代表,于5月下旬聚集广州,纷纷要求蒋司令下台……新的危机再一次降临在蒋司令身上。”王至诚简洁而又清晰地叙述着当前政局。
“日本要侵略中国,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梁启超的表情凝重,他知道,国家的命运再一次岌岌可危。他的心中涌现出无数的担忧,不禁想起那些曾经为国捐躯的战士。
王至诚接着说道:“蒋司令对红军的威胁远大于日本,便调兵遣将围剿。为了支付庞大的军需物资费用,四大家族设立中央银行,疯狂发行货币,造成赋税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梁启超的眉头紧锁,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历史的轮回。正当他思索之际,王至诚低声道:“汪精卫回国,以国字号主席的身份招揽各方势力,大肆封官,此举赢得了支持,也分化了蒋司令的势力。”
“诚!精卫曾暗杀我……都要小心,这个杀人狂,告知天下。”梁启超的声音中透着一丝不安,这不禁让王至诚心中一紧。
“为什么要杀伯父您呢?”王至诚忍不住问道,他心中有许多疑问,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当时,同盟会元老章太炎因对孙中山处理革命经费的一些做法产生误会,愤然退出同盟会,并开始公开攻击孙中山。”梁启超缓缓解释,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为挽救孙中山先生的名声,汪精卫做出了一个英勇的决定——刺杀清政府的统治者。”
汪精卫的决策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当时的政治阴霾。他的豪情与决绝,仿佛是对整个时代的呐喊。梁启超渐渐陷入了沉思,脑海中浮现出汪精卫的身影。
“汪精卫如此豪迈悲壮之举,恰似当年荆轲刺秦!”梁启超的声音中透着一丝骄傲,“他揭示了革命的本质,视死如归。”
然而,王至诚心中却充满了疑虑。汪精卫的计划虽然英勇,但却并非没有代价。“敌势力尚强,杀了甲还有乙,我们杀一个敌人,自己最少也要死一个,代价太大了!”
梁启超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便在此时他突然咳嗽起来,病痛加重。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如果是日特想害我……也是汪勾结……”
王至诚意识到梁启超的身体状况,心中愈加焦急,轻轻地退出了房间,留下梁启超在灯下静静思索。他知道,历史的风云变幻与命运的交错,终究会在某个时刻迎来决断。
门外,王至诚的心情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不安与期待。他明白,未来的路将充满荆棘,但也正是这无畏的探索与拼搏,才让历史的篇章更加精彩纷呈。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文化英雄联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