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0月11日的清晨,太阳从云层中露出半个笑脸,王至诚脸上的愁云也烟消云散,内心的阴霾似乎也随之散去,整个人又显得充满朝气。
中午,半晴半阴的天空下,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和铁血十八星陆军旗迎风飘扬,北大营隆重的阅兵式正在举行。
东北讲武堂的学生军两个团及教导队、卫队一旅,在王瑞华的总指挥下,早已排成整齐、庄严的队伍,静待检阅的开始。
各国领事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盛典壮举。
张学良身穿新式陆军大礼服,头戴法国平顶式军帽,腰系金丝织的刀带,佩挂的礼刀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刀柄和刀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雄姿英发。
而他的左臂上佩戴着青色“孝”字,让他的心中那份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如潮水般涌来。
张学良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阅兵,是为了检验和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表达向国府靠拢的决心,并试探日本人的反应。而王至诚等文人墨客来说,这不过是形式的显摆罢了,谁又能想到张学良当时的鸿鹄之志和良苦用心?
此时,杨宇霆仗着奉军总参议的元老资格,在佐藤松本的鼓动下,处处走在张学良的前面,完全不把张学良这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放在眼里。
站在群众队伍中的王至诚亲眼目睹,张学良的脸上原本的微笑渐渐被隐忧替代,心中不悦。为了顾全大局、保证阅兵顺利进行,张学良忍耐着没有发作。
早在阅兵之前,张学良就向蒋司令复电,表示将尽快进行检阅,以免日方再生狡计。没想到,杨宇霆竟然以此为理由缺席,反而去了王至诚的家,果然不出张学良所料。
杨宇霆陪着佐藤松本、藤原朴田来到王至诚的婚房,见房门紧锁着,门两旁贴着喜联和“青龙”帖。经打听,才得知王至诚和靖尧在28日晚间已秘密结婚,只请了梁思成夫妇和几个书画班的同学。那时张学良的夫人谷瑞玉还特意前来送贺礼。
原来,杨宇霆心中深知王至诚与靖尧之间的事情并不简单,早已派二姨太、三姨太去探查,但她们急于打牌,竟忘了来看王至诚和靖尧是否举办婚事。正巧“双十节”之际,杨宇霆等前来参加王至诚与靖尧的婚礼,以为张学良必定到场,却未曾想到张学良为确保阅兵顺利进行,居然没有主持这个婚礼。
此番缺席,不仅显露出杨宇霆反对易帜的意图,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阅兵之后,王至诚等进步师生组织了东大游行,呼喊着和平统一的口号,东北民众也纷纷加入抵制日货的运动。
靖尧悄悄来到游行队伍,将王至诚叫到一旁,用手势暗语提醒他:“田中内阁对张学良的外资政策提出质疑,派人监视张学良,并可能在易帜的日子实施暗杀计划。”
王至诚惊讶地反问:“小日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动手?”
靖尧用嫩白的小手赶忙捂住王至诚的嘴,然后递给他一张纸条:“写标语,警告那些破坏易帜的任何国际组织和坏人。”
王至诚答应了靖尧,从书画包里找出笔墨纸砚,照着纸条上的内容,赶往一家店铺书写标语。王至诚敏锐地察觉到敌特及反张势力的活动,及时通过卧底黎天才向张学良报告。
虽然张学良坚持完成阅兵程序,但最终还是错过了“双十节”东北易帜的良机。
阅兵结束后,张学良诚恳地向南京代表李石曾表示:“结束国家分割局面是我多年的愿望,但立即易帜尚有困难,主要是担心日特趁局势未稳进行干涉;再说,奉天内部也还有阻力。”
张学良开始着手将东省特区工业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加强中国方面对哈工大的领导。继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后,张学良亲自出任理事会主席,全力支持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担任校长。
刘哲在张学良的全力支持下,逐步推行以中国管理为主、俄国管理辅助的路线,除了继续采用俄语教学外,其余课程均采用中国教育管理方式,彻底结束了以往由俄国独揽大学管理的历史。
然而,从国府到东三省再到大帅府、东北大学,似乎关于易帜的消息都被层层封锁。是否继续易帜?何时易帜?这一切依旧没有答案。王至诚与全国爱国群众一样,焦急地等待着局势的变化。
终于,事情有了转机。不久后,靖尧将一封署名藤原朴田的信送给王至诚。王至诚看到日本人的来信,心中一阵反感,想要撕掉它。
靖尧却面色凝重地说:“这封信来自藤原朴田,他告诉我们日本人计划在易帜的日子暗杀张学良。”
王至诚听后,觉得有道理,立即拆开信,看到上面满纸流畅的小行楷,信的内容提到10月13日,中国考古学者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试掘,发现了刻有文字符号的龟甲和兽骨。这一发现乃是安阳殷墟发掘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考古的开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文化英雄联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