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于右任一行十人向豫园的内园区域走去,前面有一座古戏台,有“江南第一古戏台”的美誉。这座戏台还流传着梅兰芳和孟小冬登台唱戏的传奇故事。
古戏台坐南朝北,戏台额枋处和檐下雕刻着“二龙戏珠挂落”、“狮子绣球”等雕刻装饰,戏台上上演的一个个故事早已雕刻在建筑之中了。比如《三国演义》《长生殿》《西厢记》《白蛇传》等作品中的片段;还有“竹林七贤”、“李白醉酒赋诗”等戏文中人物,雕刻造型比较精美,栩栩如生。
王至诚边走边想:梅兰芳是民国着名的京剧旦角,居四大名旦之首。等上海在华教会大学的立案和整顿后,希望中国戏剧艺术走进课堂,名誉国内外。而梅兰芳就是京剧艺术学科最合适的兼职教授之一。
王至诚问身边的于右任:“我今天终于可以看到当初梅兰芳演出的戏台了。”
于右任先是停顿了一下,然后说:“自1913年至1916年,梅兰芳接受上海许少卿的邀请,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和城隍庙乾坤大剧场,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在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演出之前,曾在上海演出《游园惊梦》《麻姑献寿》《红线盗盒》等戏。每一次一唱个把月,但来豫园的古戏台的演出不多。”
王至诚说:“我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留学期间,曾看过一篇关于梅兰芳和孟小冬一起,应邀为民国一位风云人物唱生日堂会,在此合演的《游龙戏凤》。”
这时,京剧女演员孟小冬缓缓走来,她身姿如柳,袅袅婷婷。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耳畔的红花轻轻摇曳,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王至诚和于右任正在一旁谈笑,见孟小冬走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温暖。孟小冬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与眷恋,仿佛那段岁月的嬉笑与泪水在瞬间重新浮现。她轻声说道:“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我和梅兰芳先生在古戏台演出,已经10年了。当初我和他在古戏台的演出犹如昨天。”
孟小冬的声音如同细雨般清润,带着浓厚的京剧韵味。孟小冬在这个瞬间,仿佛不仅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位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传承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动容。
说着,孟小冬路过大家的面前,只见她脸庞白皙,眉宇间透着几分灵动与坚韧,如同她在京剧舞台上那种气势磅礴的角色般,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1908年4月9日,孟小冬出生于上海一个京剧世家。祖父孟长七是京剧武生名家、京剧老生,曾在太平天国时期英王陈玉成创办的“同春社”科班里教戏。父亲孟鸿群是京剧老生和红生,母亲张云鹤也是京剧演员。连大伯父孟鸿芳、二伯父孟鸿寿、三伯父孟鸿荣、叔叔孟鸿茂都是着名的京剧演员,孟家三代,出了9位京剧名角,古今少有。
孟小冬幼年跟随祖辈们学艺,后拜仇月祥为师。凭着她天资聪慧,又自学了京剧刘鸿声派,11岁的时候,就在上海游乐场大京班演出《宏碧缘》《苏武牧羊》等大戏,每个月连演三四十场,而且场场饱满。而每一场黄金荣都来捧场,即使自己不到,也派手下的杜月笙把大洋送到。
当时杜月笙年仅30岁,常去城隍庙办事路过乾坤大剧场和大京班,伴着黄金荣来送大洋捧场。因为贫穷,杜月笙买不起戏票,便混在角落里白看戏。黄金荣让他来送大洋,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只要有空儿,几乎每一场来给孟小冬捧场。
就这样,少年的孟小冬轰动了整个上海,黄金荣、杜月笙来给孟小冬捧场的频率更高。孟小冬年少,比杜月笙小20岁,比黄金荣小40岁,但孟小冬从他们的眼神里,懂得他们要的是什么。必须离开他们早日回祖籍北京。
上海大世界的创办人黄楚九,他不愿意放弃孟小冬这棵摇钱树,执意挽留孟小冬继续唱戏,并答应付给她高额酬劳。
演出期间,比孟小冬年长9岁的露兰春,看出了杜月笙的心思,就劝孟小冬还是留了下来。并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孟小冬、露兰春两位年纪轻轻的女伶,撑起了大世界游乐场大京班,黄楚九见生意蒸蒸日上,特意将大世界游乐场大京班改名为大世界乾坤大剧场。
后来的一场《宏碧缘》,让杜月笙再也难以自拔,对小小年纪的孟小冬迷得神魂颠倒,从此念念不忘,有时背着黄金荣前来,因为这事,没少挨黄金荣呵斥。
1924年,孟小冬不愿再见到黄金荣和杜月笙,刚好与乾坤大剧场的合约已经到期,孟小冬决定不再续约,而是随京剧名角白玉昆戏班去天津演出,在团里挂头牌。
北上途中,孟小冬一行在山东泉城演出数月,并被召到军阀张宗昌官邸唱堂会。读者知道:张宗昌一生娶了23位小老婆,其中有5个是白俄姑娘,还有一对姐妹花。又怎么会放过孟小冬呢?虽然听说黄金荣也喜欢孟小冬,但天高皇帝远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文化英雄联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