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楚明月创造性地将纺织元素融入设计:用旧纱锭做楼梯扶手,拿梭子当门把手,甚至把整面墙改造成了棉线编织的艺术装置。最大的亮点是中央广场——二十台老纺织机围成圆形,中间是个喷水池,水柱会随着音乐变换高度,像跳动的纱线。
"工业迪士尼!"市报记者参观后惊叹道。
招商工作同步展开。陈志远定下规矩:三分之一铺面优先租给下岗职工,租金优惠30%。劳模老师傅带着几个老同事,真的办起了"纺织记忆"展览馆,门票只要五毛钱。
开业前一周,赵家使出最后的杀手锏。税务、消防、卫生、工商四个部门同时上门检查,带着厚厚的记录本。
"有人举报偷税漏税……"
"消防通道宽度不足……"
"食品经营许可证不齐……"
陈志远不慌不忙,领着检查人员参观即将竣工的志远坊。在中央广场,他突然停下脚步:"各位领导,知道这里最珍贵的是什么吗?"
不等回答,他按下墙上的开关。二十台老纺织机突然同时运转起来,梭子来回飞舞,发出整齐的"咔嗒"声。灯光渐暗,投影在墙面上的老照片缓缓变换——年轻的女工在机器前忙碌,劳模胸戴大红花,全厂合影时一张张笑脸……
"这是三千纺织工人的青春。"陈志远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想留住它,也让年轻人知道,改革开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检查人员沉默了。消防队长第一个合上记录本:"通道宽度……可以特事特办。"
1986年元旦,志远坊正式开业。尽管下着小雪,仍有上万人涌来。劳模老师傅穿着当年的工作服,在博物馆门口讲解纺织工艺。曾经的挡车女工们开起了小吃摊,卖着"纱厂馒头梭子糕"等怀旧食品。最火爆的是那二十台能运转的老机器——孩子们排队体验"当一回纺织工人"。
陈志远站在监控室里,看着十六个屏幕上的熙攘人群。财务科长兴奋地跑进来:"招商率92%!创税预计每月两万!"
"还不够。"陈志远指着东南角的空置区,"那里规划个儿童活动中心,再招五家……"
话音未落,电话铃响起。省建设厅的领导要来考察,说是要将志远坊申报"全国旧城改造典型案例"。
三个月后,当印有"全国旧改示范项目"的铜牌挂在志远坊门口时,陈志远想起了拍卖会那天赵建国阴鸷的眼神。如今,这个曾险些引发冲突的废厂房,已经成为县城的新名片。每到周末,甚至有外地游客专程来参观。
傍晚闭园时,陈志远常独自在园区散步。月光下,老机器泛着柔和的光泽,喷泉的水珠像散落的珍珠。有时他会碰见劳模老师傅,老人总是一遍遍地擦拭那些机器,仿佛它们明天还要投入生产。
"陈总,"一天夜里,老人突然叫住他,"我做了个梦,梦见老厂长拍着我肩膀说:'老伙计,厂子没死,它只是换了种活法儿。'"
陈志远望向星空下的志远坊。霓虹灯勾勒出厂房的轮廓,欢声笑语从各个角落传来。他想,这就是改革的意义——不是毁灭旧世界,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