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新装的玻璃窗,在水泥地面上投下规整的光斑。陈志远站在刚竣工的办公楼前,望着门楣上"红星食品集团"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身后传来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声响——楚明月夹着设计图纸走来,米色风衣下摆随着步伐翻飞,在朴素的厂区里划出一道都市风景线。
"会议室准备好了。"她递过一叠烫金名片,"四位董事的职务需要最终确认。"
名片散发着新鲜的油墨味。陈志远指尖抚过那些头衔:总经理陈志远、技术总监张建军、财务总监苏晓梅、公关总监秦雪。这四个名字将构成企业最核心的权力架构,如同四根支柱撑起未来商业帝国的穹顶。
会议室里弥漫着新家具的油漆味。张建军正用游标卡尺测量会议桌的平整度,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德国进口的千分表;秦雪站在窗前接电话,白大褂换成了藏青西装,但领口仍别着那枚红十字徽章;苏晓梅则紧张地整理着财务报表,崭新的的确良衬衫袖口还留着折叠痕迹。
"开始吧。"陈志远敲了敲桌面,回声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格外清亮。
苏晓梅首先汇报股份制改造方案:企业资产评估作价五十万,划分为五万股,其中20%作为职工持股,10%预留人才引进,剩余由创始团队按贡献分配。当她念到"陈志远占股45%"时,声音突然打了个颤。
"这不公平。"张建军突然打断,"技术团队应该再多五个点。"
秦雪合上笔记本:"医疗站并入集团资产的事,卫生局要求保留15%的国有股。"
讨论逐渐升温。楚明月在图纸背面快速记录着各方诉求,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某种奇特的调解韵律。陈志远望着墙上那幅"青龙山泉"广告草图——楚明月设计的少女捧泉形象,眉眼间竟有几分苏晓梅的神韵。
"我让出10%。"他突然宣布,"技术团队加5%,国有股保留10%,剩下5%作为秦雪的医疗研发基金。"
这个让步让会议室瞬间安静。苏晓梅的算盘珠子啪嗒掉在地上,滚到楚明月脚边。女设计师弯腰拾起时,露出颈间一枚古朴的玉坠——正是陈志远从黑市淘来的明代和田玉,作为她加盟的见面礼。
"那么,表决吧。"秦雪率先举起右手,腕上的上海表反射出一道银光——这是用她第一笔分红买的,与苏晓梅送陈志远的那只恰成一对。
签字仪式在夕阳西下时举行。四支钢笔同时落在公司章程上的声响,如同四颗铆钉扣紧命运的齿轮。楚明月用禄来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张建军沾着机油的手指紧握钢笔,秦雪的白皙手腕悬停如鹤,苏晓梅的辫梢垂在纸面上,而陈志远的影子笼罩着所有人,像棵遮风挡雨的大树。
当晚的庆祝宴上,李国栋带来了地委的批文和银行贷款承诺书。酒过三巡,这位老干部掏出一份发黄的《人民日报》:"知道为什么特别支持你们吗?1978年这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当时在省委党校..."
陈志远接过报纸,在第四版角落发现篇不起眼的报道:《知青陈志远带领村民发展副业增收》。这则豆腐块大小的新闻,竟成了今日一切的起点。
"现在你们是正规军了。"李国栋醉眼朦胧地拍着楚明月设计的集团LOGO,"接下来..."
"进军省城。"陈志远接过话茬,目光扫过四位伙伴,"下个月在解放路设办事处,晓梅负责财务系统搭建,秦雪对接医疗渠道,张师傅考察设备,我主攻政商关系。"
苏晓梅的筷子突然掉在桌上。少女盯着自己长满茧子的双手,声音细如蚊蚋:"我...能行吗?"
"你比省会计学校的老师强多了。"秦雪往她碗里夹了块鱼肉,"上周培训课,那些学员可都叫你苏老师呢。"
月光透过新装的玻璃窗,将四个人的影子投在崭新的公司招牌上。陈志远悄悄展开苏晓梅塞给他的布包——是双织锦缎面的鞋垫,用金线绣着"鹏程万里"四个字,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粮仓角落的煤油灯依然亮着,只是旁边多了盏进口台灯。陈志远在新笔记本上写下:"组织建设: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建立人才梯队;3.推行股权激励。"钢笔在"股权"二字上顿了顿,突然听见窗外传来楚明月教苏晓梅念英语的声音。
"Empire...商业帝国..."少女的发音生涩却坚定,像破土的新芽倔强地指向天空。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