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音在县邮局里格外刺耳。陈志远盯着工作人员手中的电报纸,心跳随着敲击声不断加速。当译电员终于撕下那张薄薄的纸片时,他几乎能听见自己太阳穴突突的跳动声。
"香港华润公司询价,"译电员推了推老花镜,"晓梅辣酱,首批订单五千瓶。"
陈志远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柜台边缘敲击。五千瓶,是厂里目前半个月的产量,而且外贸价格至少是内销的三倍!但这封电报来得太蹊跷——他们的产品从未出过省,怎么会突然被香港客商盯上?
"回电确认。"他果断决定,"报价每瓶港币五元。"
译电员倒吸一口凉气。1981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约1:0.3,这意味着每瓶辣酱要价一块五,是内销价的五倍!
"要不要...再斟酌下?"老译电员好心提醒,"省外贸局的参考价才..."
"就这个价。"陈志远在电报纸上签下确认,"注明是特供配方,玻璃瓶包装。"
走出邮局时,八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灼人。陈志远眯眼望向远处的山峦,青龙山泉水厂的地基已经开挖,张建军正带着十几个小伙子在工地忙碌。这个突如其来的外贸订单,将彻底改变红星厂的发展轨迹。
"陈厂长!"供销社的王主任小跑着追上来,"听说你们接外贸单了?县里让我问问,需要什么支持不?"
陈志远心中一动。在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出口是政治任务,能调动一切资源。他立刻列出清单:"出口专用玻璃瓶、食品级铁盖、还有..."压低声音,"一套真空包装设备。"
"设备有点难..."王主任搓着手,"不过省外贸局刚到了一批日本淘汰的二手货,我帮你问问。"
回厂的路上,陈志远不断思索这单生意的来龙去脉。路过公社大院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他骤然停步——周雅正倚在吉普车旁,短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手里晃着个牛皮纸袋。
"惊喜吗?"女记者笑得狡黠,"你的辣酱要出国了。"
谜底揭晓。原来上周省委接待港澳工商界代表团时,周雅把辣酱作为伴手礼送给了华润公司的代表。对方带回香港试销,没想到在几家高档超市被一抢而空。
"这是样品反馈。"她递过纸袋,"他们特别喜欢你那个加了野山椒的版本。"
陈志远快速浏览着全英文的评估报告,其中"authentic rural flavor"(正宗乡土风味)被反复提及。在前世全球化商业中,这正是最值钱的卖点。
"还有个消息。"周雅压低声音,"赵建国调任地区工商局副局长,下个月上任。"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虽然早有预感,但这个消息还是像块石头压在心头。地区工商局正好管着进出口商品检验...
"不过短期内他动不了你。"周雅眯眼望向远处的工地,"你们现在是省里挂号的出口创汇企业,省领导都盯着呢。"
正说着,苏晓梅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是刚取回的信用社汇票。见到周雅,她一个急刹,差点从车上栽下来。
"小心!"陈志远扶住车把,闻到一股淡淡的茉莉香——这丫头居然用了香皂。
"电报...电报回了吗?"苏晓梅气喘吁吁地问,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
陈志远点头,把周雅介绍的情况简单说明。少女的眼睛越睁越大,最后几乎要蹦出眼眶:"五千瓶?港币?"她颤抖着掏出小本本,"那得...那得重新做成本核算..."
"先别急。"周雅笑着按住她的手,"华润公司要求改进包装,这是他们的设计方案。"
设计稿展开,三人同时屏住呼吸——墨绿色瓶身配金色标签,正中是毛笔字"晓梅辣酱",下方还有行小字"since 1980"。这种简约大气的设计,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堪称惊艳。
"标签要用丝网印刷。"周雅指着工艺说明,"瓶盖要镀金,每个成本增加两毛钱。"
苏晓梅立刻掏出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加上关税和运输费,净利润会减少18%..."她突然抬头,"但品牌价值提升至少三倍!"
这个专业判断让陈志远和周雅同时侧目。少女不好意思地解释:"周校长订的《经济研究》上说的...品牌溢价..."
陈志远心头一热。这丫头已经不满足于记账,开始主动学习商业理论了。他正要夸赞,远处突然传来引擎声——秦雪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后座堆满各种仪器。
"水质报告批下来了!"女医生跳下车,白大褂在风中翻飞,"省防疫站认定青龙山泉达到矿泉水标准!"她挥舞着一纸批文,"可以正式投产了!"
双喜临门!陈志远接过批文,上面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秦雪凑过来看外贸设计稿,突然提议:"矿泉水也可以走外贸,港澳那边最认这种健康概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