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后,陈志远独自清点行装:全国粮票二十斤,介绍信,五百元缝在内裤暗袋,还有那本《中国蔬菜栽培》——周校长听说他们的计划后特意送的,扉页上题着"科学种田,利国利民"。
"给你。"苏晓梅悄悄递来个小布包,"路上吃的。"
打开是六个烤得金黄的玉米饼,夹着厚厚一层辣酱。陈志远心头一暖——这丫头把试制品都装给他了。
"厂里..."
"放心。"苏晓梅打断他,"我和王姐商量好了,用最后那点库存做两百瓶精品,专供县招待所。"她眼中闪着狡黠的光,"赵建国的手伸不到那儿。"
月光下,两人并肩站在辣椒晾晒架前。秋风掠过干枯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陈志远突然问:"如果...我是说如果,这趟不顺利..."
"那就去更远的地方。"苏晓梅毫不犹豫,"新疆有辣椒,海南也有。"她转头直视陈志远,"只要种子在,就有希望。"
这句话像火种落入干柴。陈志远想起前世读过的企业家传记——所有伟大的商业帝国,都始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坚持。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重。拖拉机突突地驶向县城集合点时,陈志远回头看了眼红星厂的轮廓。苏晓梅站在门口,像个小小的剪影,手腕上那道银镯留下的白痕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县农业局的吉普车比想象中破旧,后座堆满了文件袋。司机老刘是个满脸褶子的老兵,接过钱后只说了句"天黑前回来",就再不开口。
安阳县在两百公里外,吉普车颠簸了整整六小时。陈志远紧攥着座位下的弹簧,生怕一个颠簸把内裤里的钱震出来。副驾的王小军早就吐得昏天黑地,把苏晓梅准备的玉米饼全贡献给了路边野草。
"前面就是安阳农科所。"老刘终于开口,"我五点来接。"说完绝尘而去,留两人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
农科所的铁门紧闭,门卫听说他们找王小军的舅舅,直接挥手赶人:"李技术员下放了!"
"下放?"王小军脸色煞白,"什么时候的事?"
"上周。"门卫不耐烦地甩着钥匙,"调去最偏远的柳沟大队了,说是'思想有问题'。"
陈志远心头一紧。柳沟在百里外的山区,今天肯定赶不到了。他拉着魂不守舍的王小军走向县城,必须在天黑前找到落脚处。
安阳县城的供销社比红旗公社气派多了。陈志远亮出介绍信,顺利买到两斤当地特产的"五月红"辣椒。掰开一个品尝,辣度适中,肉质肥厚,确实是理想的原料。
"同志,这种子哪儿能买?"他指着辣椒问营业员。
营业员头也不抬:"试验品种,不对外销售。"
走出供销社,陈志远拉着王小军钻进巷子里的茶馆。这种地方最适合打探消息——前世他多少商业情报都是在茶楼酒肆里获得的。
一壶茉莉花茶喝了三泡,终于从邻桌老农口中套出关键信息:农科所试验田确实有"五月红",但看守很严;不过黑市上偶尔有流出的种子,价格是普通品种的五倍。
"找老胡。"老农临走时低声说,"农机厂后墙,红砖房。"
黄昏时分,他们在满是油污的农机厂后巷找到了红砖房。开门的是个独眼老汉,听说要买种子,直接伸出五个手指:"五十块一斤,不讲价。"
这个价格简直是抢劫!但陈志远知道别无选择。他故作镇定地还价:"先看货。"
独眼老汉从床底下拖出个麻袋,倒出小半碗暗红色的种子。陈志远抓起一把仔细端详——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确实是好种子。但当他掰开几粒检查时,心沉了下去——部分种子内部有可疑的黑色斑点,像是被处理过的陈种。
"这掺了假。"陈志远直接戳穿,"最多二十。"
老汉独眼里闪过凶光:"不识货就滚!"
眼看交易要黄,王小军突然惊呼:"舅?!"
一个穿劳动布衣服的中年人正巧从门前经过,闻声回头。陈志远还没反应过来,王小军已经冲出去拽住那人:"舅!我是小军啊!"
十分钟后,四人坐在了国营饭店的角落里。李技术员——王小军的舅舅,听完他们的来意后,从内衣口袋掏出个小布包:"真巧,我刚从试验田偷偷留了些。"
布包里是约半斤种子,颗颗饱满如宝石。"这才是正宗的'五月红'二代。"李技术员苦笑,"我因为反对提前推广这个不稳定的品种,被下放了。"
原来如此!陈志远恍然大悟,那个独眼老汉卖的很可能是淘汰的劣种。他小心地捻起几粒种子在灯光下观察:"不稳定是指?"
"抗病性差,容易得枯萎病。"李技术员压低声音,"但有个土办法——播种前用草木灰拌种,能防八成。"
这简直是天降救星!陈志远当即掏出两百元要买下这半斤种子,却被拒绝。"不要钱。"李技术员把种子推回来,"只要你们答应一件事——收获后把数据反馈给我。"他眼中闪着执着的光,"这个品种有潜力,只是需要更多田间试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