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瞪圆了眼睛。十块钱相当于城里工人半月工资。
"去告诉你姐,"陈志远压低声音,"展销会前一天,我用一斤古巴糖换二十张工业券。"
日头西斜时,苏晓梅挎着饲料桶来了。陈志远正在记工分本上写写画画,见她来了连忙合上。少女却径直走到猪圈前,熟练地拌起饲料。
"你爹真说要恢复集市?"陈志远帮她提水桶。
苏晓梅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爹让我给你的。"掀开一角,露出里面盖着红章的空白介绍信,"别说出去。"
陈志远呼吸一滞。这相当于八十年代的营业执照!前世他第一次做生意,就缺这么张纸,结果被当投机倒把抓了典型。
"条件呢?"他冷静地问。商人的本能告诉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苏晓梅搅饲料的手停住了:"爹想请你...教我数学。"她声音越来越小,"高考要恢复了..."
暮色渐浓,猪圈里的气味越发刺鼻。陈志远却仿佛闻见了命运转折的气息——前世苏支书是全县最早拥护包产到户的干部,后来官至地区行署专员。若能搭上这条线...
"每晚七点到九点。"他爽快答应,又补充,"但教材得你自己想办法。"
苏晓梅眼睛一亮,从饲料桶底下抽出本油印册子:《1977-1979高考数学题汇编》。封面上还沾着面粉,明显是刚从哪个学校偷印的。
"还有这个。"她变魔术般又摸出个布包,展开是五张簇新的糖票,"我娘攒的。"
陈志远这次真震惊了。糖票在1980年堪比硬通货,在黑市上能换三倍面值的粮票。他刚要伸手,苏晓梅却把票子一收:"学费。"
月光爬上树梢时,陈志远已经在本子上列好了计划。糖票套现是第一环,展销会工业券是第二环,中秋前后的集市则是关键一跃。他算过了,如果顺利,四十天后他能攒下近三百元——相当于当时工人一年的工资。
"第一课。"他在油灯下摊开教材,突然愣住——扉页上赫然印着"红旗中学内部资料,严禁外传"。前世这本习题集只在省会重点中学流通,他82年复读时才见到。
苏晓梅咬着铅笔头:"王书记闺女借我的。"见陈志远皱眉,又小声解释,"她跟我一起在县中念过初中..."
陈志远若有所思。看来这位村支书千金的人脉远超想象。他翻到立体几何章节,突然问:"你真想考大学?"
"嗯。"少女盯着煤油灯跳动的火苗,"想学经济。"这个词从她嘴里说出来有些拗口,"爹说以后国家需要懂经济的人..."
陈志远手中的铅笔"啪"地断了。1980年,绝大多数农村人连"经济"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仔细打量眼前的少女——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肘处打着补丁,但眼睛亮得像蓄满了星子。
"先从函数开始。"他在纸上画下坐标系,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跟你爹说,集市批下来后,给我留个摊位。"
苏晓梅解题的手停住了:"你要卖什么?"
"知识。"陈志远嘴角上扬。他已经在心里列好了商品清单:《高考数学十讲》油印本、速记口诀卡、自制圆规...前世82年他复读时,光卖笔记就赚了两个月生活费。
夜深了,油灯爆了个灯花。苏晓梅突然指着一道几何题问:"这个你会吗?"正是前世79年高考那道20分的压轴题。
陈志远笑了。他不仅会,还记得标准答案的三个得分点。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辅助线像蛛网般铺开。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死前那间豪华书房,只不过那时写的是遗嘱,现在是改变命运的密码。
"看懂了吗?"他画完最后一笔,抬头却见苏晓梅怔怔地望着他。
"你讲题的样子..."少女轻声说,"像县中的特级教师。"
陈志远心头一跳。前世他的商业帝国确实投资过教育集团,但那是2010年后的事了。窗外的蟋蟀声忽然变得很响,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交叠在一起。
"明天这个时候,带二十张草稿纸来。"他合上教材,吹灭油灯。黑暗中,他听见苏晓梅轻轻"嗯"了一声,脚步声渐渐远去。
陈志远摸黑躺到床上,却毫无睡意。他想起白天王小军说的展销会,想起苏支书给的介绍信,想起苏晓梅解题时微蹙的眉头...这些碎片在脑海中旋转,逐渐拼成一张商业版图。
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模糊的光斑。陈志远摸出藏在席子下的笔记本,就着微光写下:"商业网络第一节点:苏晓梅。资源:村支书父亲、县中人脉、求知欲。"停顿片刻,又补充:"风险:情感因素需控制。"
钢笔突然没墨了,最后几个字洇成了蓝斑。陈志远望着窗外那轮明月,想起前世林美玲总抱怨他太冷血。但现在,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忽然希望苏晓梅能走得更远些——比他记忆中更远。
猪圈那边传来几声哼唧。陈志远合上笔记本,在睡意袭来前最后想的是:明天得去看看供销社新到的古巴糖,到底有多甜。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