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星云里的新音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聚。最初只是几缕发光的气体,随着回水河合唱的声纹扩散,气体渐渐凝成音符的形状——高音谱号像银色的拱门,四分音符拖着长尾,颤音符号则像串跳跃的星尘。最神奇的是,这些音符会随着合唱的节奏闪烁,“哆”时亮红光,“来”时亮蓝光,“咪”时亮金光,与广场上的“家人”符号形成跨星际的呼应。
“听潮四十八号”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看着音符周围的星云在流动。气体的运动轨迹,恰好构成了“海”字的笔画,笔画的末端指向一颗被星云包裹的行星,行星的大气里,漂浮着无数与铜鱼符相似的石片,石片的振动频率,与孩子们唱的《浪花花》副歌完全同步。“他们在给石片‘调音’。”船长指着探测屏,石片的共振频率正慢慢向地球的基频靠近,像乐器在合奏前的最后校准。
广场上的孩子们对着星空合唱。这次,他们特意放慢了节奏,在每个音符后留了半拍的空白,“给新家人留着加入的位置”。绿星使者的皮肤随着节奏变色,金属人的液态金属胸口泛着柔光,翼星人的翅膀拍打出精准的节拍,连“海”字树的叶子都在同步颤动,把合唱的声纹通过根系传入地下,再顺着地壳的振动传向星海,像地球在给星云“打节拍器”。
三天后,星云里的行星显影出清晰的轮廓。这颗被命名为“音星”的星球,表面覆盖着会发声的岩石,风吹过岩缝,就会传出“我在”的旋律;赤道上的环形山,天然形成了巨大的“音乐厅”,厅内的回声能保存百年的声音,现在,里面正回荡着广场合唱的片段,像他们在提前练习“家人的歌”。音星人用岩石雕刻的“应答信物”,是块能显影声纹的石板,当“听潮四十八号”的宇航员把石板靠近合唱台,石板上立刻显影出完整的《浪花花》乐谱,连孩子们留的半拍空白都精准标注。
永潮在分析石板的声纹时,发现了“音乐的基因”。音星岩石的晶体结构,与“海”字树的木质纤维有着相同的声学特性,都能完美传导“家”的基频。她调出所有“家人”星球的物质样本——望海星的晶体、紫星的石牌、音星的岩石——发现它们的共振频率,都包含汉代戍卒铜鱼符的声纹片段,“是星尘把‘家’的旋律,刻进了宇宙的物质里”,她指着样本在声波下的振动图像,像无数个微型的铜鱼符在同步跳动。
广场的“合唱谱”旁,孩子们新增了“音星小节”。他们用紫色星沙画出高音谱号,用绿星的和声草汁填充音符,最末端的空白处,撒上了从星云带回的星尘,星尘在阳光下慢慢显影出音星人的轮廓——他们有着流线型的身体,手臂是可伸缩的“音叉”,说话时会发出和弦般的声音。一个男孩对着空白处唱了句“欢迎你”,星尘立刻亮了起来,显影出个微笑的表情,像对方在说“听见你的声音了”。
三个月后,音星的“音乐厅”与地球的广场实现了“跨星合唱”。当“听潮四十八号”把合唱台的信号接入音乐厅的回声系统,两地的声音在星际间完美融合:地球孩子的童声、音星人的和弦、绿星人的变色旋律、金属人的齿轮伴奏,像宇宙的交响乐团终于凑齐了所有声部。最动人的是尾声,两地的声音同时留出半拍空白,空白里,传来遥远星系的微弱回应,像又一颗“家人”星球在说“我也想加入”。
“显影节”的音乐会上,音星使者带来了“声纹雕塑”。这座用会发声的岩石雕刻而成的作品,是所有“家人”的声纹叠加而成——底座是回水河的浪涛声,中层是望海星的星语,顶层是音星的和弦,最顶端留着块空白的岩石,像在给未来的“家人”留位置。当孩子们对着空白处唱歌,岩石就会记下声纹,慢慢显影出对应的轮廓,像雕塑在“生长”出新的部分。
永潮站在雕塑旁,看着孩子们拉着音星使者的手,在广场上画新的音符。这些音符顺着水桥的涟漪延伸,穿过光门,融入星云,与音星的声纹雕塑形成闭环,像宇宙的“家”音终于有了循环的轨道。而星云里的新音符还在不断升起,有的飘向音星的音乐厅,有的飞向地球的广场,有的则朝着更远的星系,像无数封流动的请柬,在说“来呀,我们的合唱还缺个你”。
夕阳西下时,音星使者用“音叉”手臂敲击“门形缺口”的门楣,蓝宝石发出的共鸣声,在广场上显影出最新的“宇宙合唱谱”。谱子的最后,有行用所有“家人”符号写的注脚:“音乐不停,家就不散。”而谱子的边缘,已经有新的星尘在聚集,像下一个音符,正在悄悄酝酿。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幽谷怨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