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灯心草和竹叶作为药引,调和朱砂粉末后服用。
(方歌)清热镇惊治外惊,柴胡薄荷麦门冬,栀子黄连龙胆草,茯神钩藤草木通。
安神镇惊丸
天竺黄 茯神(各五钱) 胆星 枣仁(炒) 麦冬(去心) 赤芍 当归(各三钱) 薄荷叶 黄连 辰砂 牛黄 栀子 木通 龙骨(各三钱。煅) 青黛(一钱)
将以上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炼制的蜂蜜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药丸,再以赤金箔包裹作为药丸的外层,依据患儿年龄大小确定服用剂量,用淡姜汤化开后送服。
至宝丹
麻黄 防风 荆芥 薄荷 当归 赤芍 大黄 芒硝 川芎 黄芩 桔梗 连翘(去心) 白术(土炒) 栀子 石膏(煅) 甘草(生) 滑石 全蝎(去毒) 细辛 天麻 白附子 羌活 僵蚕(炒) 川连 独活 黄柏(各等分)
将上述所有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每丸重量为五分,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决定用药量,用姜汤化开后让患儿服下。
牛黄丸
黑牵牛 白牵牛(各七钱半) 胆星 枳实(麸炒) 半夏(各五钱。姜制) 牙皂(二钱,去皮弦) 大黄(一两半)
把上述药物研磨成极其细腻的粉末,用炼制的白蜜制成重五分的药丸,依据患儿年龄大小确定服用剂量,用姜汤化开后让患儿服下。
凉膈散
黄芩 大黄 连翘(去心) 芒硝 甘草(生) 栀子 薄荷
以竹叶为药引,加入生蜜后煎煮服用。如果患者没有出汗的症状,药方中再加防风、羌活两味药。
(方歌)凉膈散治膈热盛,栀翘芩薄芒硝黄,便秘硝黄加倍用,无汗更加羌活防。
羌活散
羌活 防风 川芎 薄荷 天麻 僵蚕(炒) 甘草(生) 川黄连 柴胡 前胡 枳壳(麸炒) 桔梗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入适量水煎熬后服用。
(方歌)羌活散风兼清热,羌防川芎薄荷叶,天麻僵蚕草黄连,柴胡前胡枳壳桔。
泻青丸
龙胆草(焙) 栀子 大黄(煨) 羌活 防风(各一钱) 川芎(钱半)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竹叶、薄荷煎成的汤送服。
清热化痰汤
橘红 麦冬(去心) 半夏(姜制) 赤苓 黄芩 竹茹 甘草(生) 川连 枳壳(麸炒) 桔梗 胆星
以生姜和灯心草作为药引,加入适量的水,煎熬后服用。
(方歌)清热化痰有橘红,麦冬半夏赤茯苓,黄芩竹茹生甘草,川连枳桔胆南星。
泻心导赤清(方剂可查看“木舌”相关内容)
凉惊丸
龙胆草 防风 青黛(各三钱) 钓藤钩(二钱) 黄连(五钱) 牛黄(一钱)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小粉末,用面糊制成粟米大小的药丸,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确定用量,用金器煎汤化开后服用。
急惊后调理法
急惊风之后,身体状况若还未恢复清爽,存有痰热,可用琥珀抱龙丸来调治,若出现神虚气弱且兼有痰热的情况,清心涤痰汤会很有功效。
【注释】急惊风治疗时多使用寒凉药物,这也是在病情紧急时采用的治标方法。只要痰火稍有减退,就应当调补气血。倘若过度使用寒凉药物,必定会转变为慢惊等病症。所以,急惊之邪一旦消退,若仍有余热留存,应当用琥珀抱龙丸来治疗;若是出现脾虚且多痰的情况,适宜用清心涤痰汤来治疗。
琥珀抱龙丸
人参 琥珀 茯神(各五钱) 山药(一两,炒) 甘草(四钱,炙) 檀香(三钱) 天竺黄 枳壳(麸炒) 枳实(各五钱。麸炒) 辰砂(三钱) 胆星(五钱) 赤金箔(二十片)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用炼蜜制成药丸,每丸重量为一钱。年龄大的孩子服用一丸,年龄小的孩子服用半丸,用淡姜汤化开后送服。
清心涤痰汤
竹茹 橘红 半夏(姜制) 茯苓 枳实(麸炒) 甘草(生) 麦冬(去心) 枣仁(炒) 人参 菖蒲 南星 川黄连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清心涤痰汤效灵,补正除邪两收功,参苓橘半连茹草,枳实菖枣星麦冬。
慢惊风
慢惊风大多是因为先天禀赋薄弱,或者因用药过猛损伤正气而形成。发作时抽搐缓慢,时发时停,面色呈现白中带青黄,身体温热,患儿昏睡、眼睛闭合,有时眼睛半睁露出睛珠,脉象迟缓,神情凄惨,大便颜色发青。对于气虚兼夹痰邪的情况,醒脾汤有疗效;若是脾虚肝旺,缓肝理脾汤很灵验。
【注释】慢惊风这一病症,有的是因为先天禀赋虚弱,导致脾土虚弱、肝木过旺;有的则是因为急惊风时过度使用峻猛的药物,从而转变成这种病症。发作时抽搐动作缓慢,间歇性发作,面色淡黄,或者青白色相间,身体必定是温热的,患儿处于昏睡状态、眼睛闭合,有的睡卧时眼睛不能完全闭合而露出睛珠,脉象表现为迟缓,精神状态凄惨,大便呈青色,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治疗应该以培补元气为主,对于虚弱且夹有痰邪的,用醒脾汤来治疗;若是脾虚导致肝旺的,就用缓肝理脾汤来治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