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症总括
面部、眼睛及全身发黄,只想安静安卧,小便浑浊,黄疸病即已形成。进食后似仍饥饿,却难以吃饱,吃饱后心烦、头晕,这预示着胃疸(即谷疸)即将发作。若已出现黄疸,谷疸病便已确诊。其因在于胃有湿热,且过度饥饿后又过量进食。酒疸是因饮酒无节制引发。女劳疸表现为黄疸且额头发黑,小腹拘急,小便通利,多因过度劳累、发热时行房事所致。瘀血发黄也有小腹拘急、小便通利症状,但额头不黑。黄汗是汗出染衣呈黄色,面目微肿,因素有湿热,出汗后入水沐浴而得。这些大多由湿热造成,唯有阴黄属于湿寒。阴黄患者身体沉重疼痛,四肢厥冷如冰。
【注释】面部、眼睛及全身发黄,只想安静安卧,小便黄而浑浊,这表明黄疸病已成。进食后似饥,难以吃饱,饱后心烦、头晕,这是胃疸即将发作的表现。胃疸也就是谷疸。若已出现黄色,说明谷疸已确诊。其病因是胃有湿热,且过度饥饿后过量进食。酒疸是因饮酒无节制而发病。女劳疸指黄疸且额头发黑,小腹拘急,小便通利,是在过度劳累、发热时行房事引发。瘀血发黄同样小腹拘急、小便通利,但额头不黑,具体内容在伤寒篇章。黄汗是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因体内原有湿热,出汗后入水沐浴而得。以上多由湿热形成,仅阴黄属于湿寒。阴黄表现为身体沉重疼痛,四肢厥冷如冰,详细内容在伤寒篇章。
疸病死症
黄疸病过了十天,病情反而加剧,肤色如被烟熏,眼睛灰暗发青,气喘胸闷,口渴烦躁,就像吃了蒜一样难受,面色黧黑,冷汗淋漓,以及感染天行疫疠导致的黄疸,都属于危险的情况。
【注释】仲景说:黄疸这种病症,一般以十八天为一个周期,治疗十天以上病情应该好转,如果反而加剧,就属于难治之症。肤色如被烟熏,眼睛的神色灰暗发青,这是阳黄的死症。气喘胸闷、口渴烦躁不止,胸口如同吃了蒜一样刺痛,这是黄疸的毒邪侵入脏腑,属于死症。面色黧黑,冷汗不断渗出,这是阴黄的死症。感染天行疫疠而发黄,叫做瘟黄,这种情况致人死亡最为迅速。
麻黄茵陈醇酒汤 茵陈蒿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五苓散
表实麻黄茵陈酒,里实茵陈栀大黄,无证茵陈栀子柏,尿少茵陈五苓汤。
【注释】对于各种黄疸病症,如果患者表现为表实症且无汗,就用麻黄、茵陈,加入无灰好酒一起煎煮后服用,通过发汗来治疗。若患者呈现里实症且大便不通畅,那么使用茵陈、栀子、大黄来攻下泻热。要是既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便采用茵陈、栀子、黄柏皮来清热。当患者出现小便短少的症状时,就用茵陈五苓散来利水渗湿。
胃疸汤
谷疸若属热实证,适合采用攻下之法;若不属于实证,则适宜用胃疸汤。胃疸汤由茵陈与胃苓汤减去甘草、厚朴,再加上黄连、栀子、防己、葛根、秦艽组成。
【注释】胃疸汤的药物组成是:茵陈、苍术、陈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连、栀子、防己、葛根、秦艽。
茵陈解酲汤 栀子大黄汤 蔓菁散 加味玉屏风散。
酒疸虚茵解酲汤,实用栀豉枳大黄,黄汗一味蔓菁散,石膏茵陈芪术防。
【注释】对于酒疸,如果是虚证,使用茵陈解酲汤,它是在葛花解酲汤的基础上加入茵陈。如果是实证,使用栀子大黄汤,该方由栀子、淡豆豉、枳实、大黄组成。黄汗病适宜单独使用蔓菁子这一味药,将其研磨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每日三次,用清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调服,当小便颜色变清时病症就会痊愈。或者使用加味玉屏风散,其药物组成为石膏、茵陈、黄芪、白术、防风。
石膏散 肾疸汤
女劳疸实证,宜用由煅石膏、飞滑石、大麦汤组成的方剂。女劳疸虚症,适宜用肾疸汤治疗。肾疸汤是在升阳散火汤基础上去掉芍药,加入黄芩、黄柏、神曲以及四苓(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组成。
【注释】石膏散,由煅石膏、飞滑石各取等量构成,每次服用二钱,用大麦汤调服。
肾疸汤,源自升阳散火汤减去芍药,药物组成为升麻、苍术、防风、独活、柴胡、羌活、葛根、人参、甘草,再加入黄芩、黄柏、神曲、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积聚总括
五积、六聚的说法源于《难经》,七症、八瘕的记载出自《千金方》。肠覃和石瘕可通过月经情况来辨别,痃癖的名称体现了病在体内位置的深浅差异。脏的积病发作时部位固定,腑的聚病则突然消散没有根源。症类似积和痃,瘕类似聚和癖。这些病症都是由于肠胃充满、汁液外溢,又受到外界寒邪侵袭,与体内气血、食物凝结而形成。
【注释】五积、六聚的名称,源自《难经》。五积指肥气、伏梁、痞气、息贲、奔豚。六聚是指积滞附着在孙络、缓筋、膜原、膂筋、肠后、输脉之处。七症、八瘕的名称,记载于《千金方》。七症包括蛟、蛇、鳖、肉、发、虱、米。八瘕为青、黄、燥、血、脂、狐、蛇、鳖。肠覃,积滞在肠外,形状像怀孕,月经按时来潮。石瘕,积滞在胞宫之中,形状像怀孕,但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所以说通过月经情况辨别二者。痃,在体表与膜原肌肉之间连接。癖,在体内隐僻的膂脊肠胃之后凝结,所以说名称体现病的深浅。积属于脏,为阴,所以发作部位固定,不离开相关脏腑部位。聚属于腑,为阳,所以发作没有根源,忽聚忽散。症位置固定且可见,所以类似积和痃。瘕能移动,有时隐匿,所以类似聚和癖。积聚、症瘕、肠覃、石瘕、痃癖这些疾病,都是因为喜怒不能节制而伤脏,饮食过度饱胀而伤腑,肠胃被填满,汁液向外溢出,被外界寒邪侵袭,与体内的气血、食物凝结而形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