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
用于治疗肝脏火邪亢盛,左侧胁肋部位疼痛。
药物组成:黄连(六两,炒制)、吴茱萸(一两,用热水浸泡)。
将以上药物研制成粉末,做成药丸。
【集注】胡天锡说:这是清泻肝火的主要方剂。肝脏的治法有多种,肾水亏虚导致肝木没有滋养来源,就用地黄丸,这是依据乙癸同源的理论;脾土虚弱导致肝木无法稳固生长,就用参苓甘草类方剂,这是通过缓和肝的急迫并培补脾胃来调理;肝经血虚有火,就用逍遥散来清泻肝火;肝经血虚无水滋养,就用四物汤来滋养阴液。至于补肝阳的方法,原理与补肾阳相同;而清泻肝火的治法,和清心火类似。左金丸唯独以黄连作为主药,遵循“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来直接抑制肝火上炎的势头;吴茱萸根据同类相求的原理,引导热邪向下运行,并且凭借其辛燥的特性来疏解肝郁,消除肝气的抵触阻碍,所以作为辅助药物。然而,必须是人体本气充实且脾胃不虚的人,才比较适宜使用。称为左金丸,是因为肝木主左,而该方用药是从金气克木的理论出发来制方的。
泻青丸
主治因肝火上炎兼感风热,导致无法安稳入睡,容易惊恐、发怒,眼睛红肿疼痛,以及小儿急惊风出现抽搐等症状。
药物组成:龙胆草、山栀、大黄(用酒蒸制)、川芎、当归、羌活、防风。
以上药物剂量相等,制成蜜丸,用竹叶汤送服。
【注释】龙胆草能直接进入肝经,以清泻肝火,佐以栀子、大黄,可使所泻之火通过大便与小便排出体外,这是治疗火邪的治标之法。肝主风,风能够助长火势,治疗肝病若不治理风邪,并非恰当治法。所以用羌活、防风疏散肝经之风,也就等同于疏散肝中之火,这是治疗火邪的治本之法。肝的特性喜好疏散,所以用川芎的辛味来疏散肝气。肝的本质喜欢被滋养,所以用当归的濡润之性来润泽肝脏。这是在清泻肝热之中,蕴含着滋养肝脏的用意。清泻肝热,是治疗肝的病症;滋养肝脏,是使肝脏功能和顺。因为肝木对应春季,是阳气升发、万物开始生长的源头,不可轻易损伤。
当归龙荟丸
用于治疗肝经实火所致病症,如头晕目眩,耳聋耳鸣,惊悸不安、抽搐痉挛,烦躁不宁、狂躁过激,大便干结难解,小便涩滞不畅,或者胸胁部位疼痛,阴囊肿大胀痛等。凡是属于肝经实火的病症,都适宜服用此药。
药物组成:当归(一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龙胆草(一两)、栀子仁(一两)、大黄(五钱)、芦荟(五钱)、青黛(五钱)、木香(二钱五分)、黄柏(一两)、麝香(五钱,另外研末)。
将以上药物研成粉末,用炒神曲制成糊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姜汤送服。
【集注】汪昂说:肝木是产生火邪的根本,肝火旺则其他各经之火也会随之而起,引发的病症不止一种。因此用当归、芦荟、龙胆草、青黛直接作用于肝经的气分和血分,首先平定肝中较旺盛的实火,那么其他各经之火,也会逐渐平复。辅以黄芩清泻肺火,黄连清泻心火,黄柏清泻肾火,大黄清泻肠胃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选用众多大苦大寒的药物直接折损火势,使上、中、下三焦之火,全部通过大便和小便排出体外。稍微加入木香、麝香,是利用它们调畅气机、开通孔窍的作用,使药力能灵通周遍全身。然而,如果不是实火之症,不可轻易使用此药。
越婢加半夏汤
主治咳嗽且气逆上冲,这属于肺胀病,患者气喘,眼睛胀突犹如要脱出眼眶的样子,脉象呈现浮大之象。
药物组成: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五枚)。
以上六味药,加入六升水,先煮麻黄,除去浮沫后,放入其他药物,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温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
用于治疗肺胀,症状为咳嗽气逆上冲,伴有烦躁且气喘,脉象浮,表明心下有水气。
药物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三两)、干姜(三两)、五味子(半升)、甘草(三两)。
以上九味药,用一斗水,先煮麻黄,除去浮沫,再放入其余各药,煮取三升。身体强壮的人每次服一升,体质虚弱的人酌情减量,每日服三次。小儿每次服四合。
【集注】喻昌说:前面的一个方剂,是在麻黄汤中用石膏替换桂枝、杏仁,因为脉象大且有热,又加入生姜、大枣,这样发散的药力就轻微而且缓和。后面的这个方剂,是在小青龙汤中加入石膏,因为病症兼有烦躁,虽然适宜发汗散寒饮,但仍要防止药物助热损伤津液。越婢汤方中有石膏、半夏这两味药,共同发挥功效。石膏清热,借助其辛热之性也能豁痰,半夏豁痰,借助其辛凉之性也能清热。前面麦冬汤方中下气止逆,全靠半夏加入到生津药物之中。这两个方剂又借助半夏加入到清温的方剂里,仲景对方剂进行加减变化,无非是为后学之人示范如何灵活化裁运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