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
主治心火向上亢盛,中焦燥热结实,出现烦躁口渴,眼睛发红、头目眩晕,口舌生疮、嘴唇干裂,吐血、鼻出血,大便和小便不通畅,各种风证引起的抽搐,胃热导致发斑、发狂,以及小儿惊风急迫,痘疮出现黑陷等症状。
药物组成:连翘(四两)、大黄(用酒浸泡)、黄芩(用酒炒制)、薄荷(一两)、甘草(二两)、栀子(炒制)、芒硝 。
将以上药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加入竹叶、生蜜后煎煮。
【集注】汪昂说:这是治疗上、中二焦实热的泻火方剂。热邪在内侵犯人体,治疗应用咸寒之药,并用苦甘之药辅佐。所以用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在上部疏散火热,而用大黄、芒硝的猛烈通利之性,荡涤中焦的热邪,使热邪向上向外、向下排出,这样膈间的热邪自然就清除了。使用甘草、生蜜,是因为病在膈间,用甘味药来缓和药性。古代方剂中使用凉膈散的情况较多。在本方基础上加菖蒲、远志,名为转舌膏,可治疗心经蕴热。加青黛、板蓝根,名为活命金丹,可治疗肝经风热。张洁古减去芒硝、大黄,加入桔梗作为舟楫之药,使药力向上浮行,治疗上焦各种热证,对于大便不实的患者较为适宜,不能因为这个方剂有泻下作用就轻易诋毁它。
竹叶黄芪汤
主治消渴病,因气血虚弱,胃火亢盛而导致口渴。
药物组成:淡竹叶、生地黄(各二钱)、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石膏(各一钱) 。
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后服用。
【集注】柯琴说:气血都虚弱,而胃火独自亢盛,善于治疗的医生会采用补泻兼施的方法;使寒药不至于损伤阳气,温药不至于助长火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四君子汤是补气的方剂,加入黄芪并去掉茯苓、白术,是担心茯苓、白术的燥性助长火热。四物汤是补血的方剂,加倍使用生地黄,正是取用其寒性。人参、黄芪、甘草是治疗烦热的圣药,这体现了补中有泻。而且生地黄甘寒,能清泻心肾之火;竹叶辅助芍药清泻肝胆之火;石膏辅佐芍药清泻脾胃之火;麦冬与黄芩共同清泻肺肠之火,如此一来,胃火就不能独自亢盛,气血也能得到补养。只有半夏这一味药,性温且味辛能发散,用在大寒的方剂中,是想要它沟通阴阳的通路。岐伯治疗阴虚导致失眠的患者,用半夏汤,喝完药后很快就能入睡,现在的人认为半夏燥烈,口渴的患者禁用,这是不明白阴阳的道理。
【按语】这个方剂就是竹叶石膏汤加上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黄芪、黄芩。竹叶石膏汤治疗伤寒病解除后,出现心烦口渴、气短,气逆想要呕吐的症状。而这个方剂治疗消渴病,患者气血虚弱、胃火亢盛。因为患者气虚,所以加入黄芪,辅佐人参、甘草来补气;因为患者血虚,所以加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来补血;因为患者胃火亢盛,所以加入黄芩,辅佐石膏来清泻胃火。两方都有烦渴的症状,所以其他药物相同。从这两个方剂来推导,使用半夏的用意自然就明白了。脾为胃输送津液,脾喜湿,胃喜燥,当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时,遇到热邪就会化为痰,遇到寒邪就会形成饮。胃火清除,脾湿得以燥化,痰饮自然就会消除。半夏能够消痰破饮,使尚未化为痰的津液恢复清润,已经形成的痰浊之液自然化解,这不是其他药物所能比拟的,所以这两个方剂在胃火亢盛、口渴的病症中都使用了半夏。
清胃散
主治胃经湿热之症,症状表现为齿龈肿痛,疼痛有时还会牵引至头部,或者面部出现发热。
药物组成:升麻、甘草、生地黄、川黄连、牡丹皮、当归 。
加水煎煮后服用。
【集注】罗谦甫说:阳明胃经气血充盛,且两阳合明,所以热邪强盛,因此邪气侵入人体发病时常常表现为实症。如果出现口渴严重、舌苔异常、烦躁等症状,这是气分受伤,热邪聚集在胃腑,耗伤津液,此时用白虎汤主治。如果长期饮用美酒、食用肥厚油腻及烧烤过度的食物,导致湿热壅滞在胃腑,逆乱于经络,从而引发此类病症,这是血分受伤,治疗适宜清泻胃热。方中以生地黄滋养阴液、凉血为君药,辅以牡丹皮,可清除血中郁热并疏通气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药,佐以当归,使其能入血分并循着经络发挥作用。仍用辛凉的升麻,作为胃经的引经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那么咽喉不适、齿龈肿痛等症状,就能彻底清除了。
导赤散
治疗内心烦热,口腔糜烂,舌头生疮,小便颜色黄红,阴茎中产生疼痛,热淋(小便涩痛),排尿不顺畅。
药物组成:生地黄、木通、甘草梢。
以上三味药,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红色在中医理论中对应心。所谓“导赤”,就是引导心经的热邪从小肠排出体外,因为心和小肠在中医里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而所出现的口腔糜烂、舌头生疮、小便黄红、阴茎中疼痛、热淋排尿不畅等症状,都是心经的热邪转移到小肠所导致的症状。所以不用黄连直接泻除心经的热邪,而是用生地黄滋养肾阴,清凉心经的热。木通能通利小肠。再用甘草梢作为辅佐,利用它容易泻除最下部的热邪的特性,阴茎中的疼痛就可以消除,心经的热邪也可以被引导排出。这(个药方)适合于肾水亏虚而心火并非实热的人,因为它能利水却不损伤阴液,泻火却不伤害胃气。如果是心经实热的情况,就必须加入黄连、竹叶,病情严重的还要再加生大黄,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