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散
治疗膀胱有热邪结聚,水道不通畅,出现淋证、涩痛、小便灼热疼痛,或者尿液像豆汁一样,或者形成砂石,或者如同膏状脓物,又或者小便带血的情况。
赤茯苓(用量为一钱五分)、赤芍(用量为一钱)、栀子仁(用量为一钱)、当归、甘草(用量各为钱二分)。
以上五味药材,加入灯心草,用水煎煮后服用。
八正散
瞿麦、栀子、萹蓄、大黄、木通、滑石、车前子、甘草(各用一钱)。
加入灯心草一钱,煎煮后服用。(朱震亨的方剂,加木香一钱。)
【注释】使水道通畅并将水液向下输送到膀胱,这是三焦的职责。接受并储存津液,经过气化作用而排出尿液,这是膀胱的职责。如果水道输送功能失常,那么在内会水液蓄积导致气喘、腹胀,在外会水液泛溢肌肤导致水肿,这是三焦的病症。如果膀胱接受储存津液却不能气化,那么就会出现各种淋证、涩痛、小便不通的症状,这是膀胱的病症。经典上说:阴没有阳就无法生长,阳没有阴就无法气化。所以阴阳偏盛,都不能正常生化。阳盛阴虚,导致膀胱之气不能气化而生病的,适合通关丸治疗。阴盛阳虚,导致膀胱之气不能气化而生病的,适合肾气丸治疗。这与气化阴阳所导致的病症相关。经典上说:下焦虚弱就会遗尿。又说:膀胱不能约束就会导致遗尿。经典上说:胞宫的热邪转移到膀胱就会导致小便不通。又说:膀胱功能不利会导致小便不通。所以虚弱而有寒邪的,膀胱能够储存但不能约束,就会产生遗尿、失禁等病症,适合用补中汤、固真汤治疗。膀胱气分有热,壅塞郁结不能通行,就会导致约束而不能排出尿液,从而产生淋证、涩痛、小便不通等病症,适合用八正散、五淋散治疗。这些病症不全是因为气化失常,还与虚寒、实热所导致的病症有关。八正散、五淋散都是治疗淋证、涩痛、小便不通的药物,但它们的药力轻重有所不同。症状较轻的,体内有热但尚未郁结,虽然出现淋证、涩痛、尿液赤黄如豆汁、有砂石、膏状物、尿血、小便不通等症状,但疼痛较轻,病情不紧急,适宜使用五淋散单纯清利水道,所以用栀子、茯苓清热并疏导水液,当归、芍药滋养阴液来化生阳气,再辅助以甘草调和阴阳,使用甘草梢,是意在作用于前阴。症状较重的,热邪已经结成实邪,不但疼痛剧烈、病情紧急,而且大便也不通畅了,适宜使用八正散同时泻除二阴之邪,所以在众多作用于前阴的药物中,加入大黄直接攻下后窍。朱震亨的方剂中加入木香,其用意大概也是在于促进气化吧!
逍遥散
用于治疗肝脏血虚且有火旺的病症,症状表现为头痛目眩,烦躁面赤、口苦,身体倦怠、心中烦渴,情绪抑郁不乐,两胁部位疼痛,有时怕冷有时发热,小腹有沉重下坠感,妇人月经不调,脉象弦大且虚弱。
药物组成:芍药(用酒炒制)、当归、白术(炒制)、茯苓、甘草(炙制)、柴胡(各用二钱)。
用药引为煨姜三片,少许薄荷,加水煎煮后服用。加味逍遥散,就是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加入丹皮、山栀(各用五分,炒制)。
【集注】赵羽皇说:五脏有苦欲补泻的规律,比如肝脏苦急,需要快速食用甘味药来缓和它。大概肝的特性是急躁且容易发怒,肝气向上运行则顺畅,向下运行就会郁滞,郁滞就会使火气发动从而产生各种病症。所以火气发于上部,就会出现头眩耳鸣,有的还会目赤。发于中部,就会出现胸满胁痛,有的还会出现吞酸。发于下部,就会出现少腹疼痛、疝气,有的还会出现小便不利。发于体表,就会出现寒热往来,像疟疾又不是疟疾。所有这些病症,哪一个不是肝郁的表现呢?而肝木之所以会郁滞,原因有两个:一是土气虚弱不能升发木气,二是阴血不足不能滋养肝脏。大概肝属木气,完全依赖土气来滋养培育,依赖水气来灌溉。如果中土虚弱,那么木气就不能升发而郁滞。阴血减少,那么肝脏就不能得到滋养而干枯。方剂中使用白术、茯苓,是为了增强土气来升发木气。使用当归、芍药,是为了补益荣血来滋养肝脏。薄荷能解除热邪,甘草能调和中焦。唯独柴胡这一味药,一方面作为引经药引导药物到达厥阴经,一方面用来升发各种阳气。经典说:木气郁滞就要使它畅达。顺应肝脏曲直的特性,所以命名为逍遥散。如果体内热邪和体表热邪都旺盛的,加入丹皮解除肌表热邪,加入炒栀子清除体内热邪,这就是加味逍遥散的意义所在。
龙胆泻肝汤
主治胁肋疼痛、口苦,耳聋、耳肿,筋肉痿软、阴部潮湿,阴部灼热瘙痒、肿胀,小便浑浊、尿血等病症。
药物组成:龙胆草(用酒炒制)、黄芩(炒制)、栀子(用酒炒制)、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用酒洗净)、柴胡、甘草、生地(用酒炒制)。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胁肋疼痛、口苦,耳聋、耳肿,这些是胆经发生的病症。筋肉痿软、阴部潮湿,阴部灼热瘙痒、肿胀,小便浑浊、尿血,这些是肝经发生的病症。因此使用龙胆草来清泻肝胆的火热之邪。用柴胡作为引经药,引导药物归入肝经。用甘草缓和肝的急迫之性。再用黄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等辅助药物,这些药物能通利前阴,使各种湿热之邪有排出的途径。然而这些都是清泻肝经的药物,如果仅依靠它们将病症完全去除,恐怕肝脏也会受到损伤,所以又加入当归、生地黄,通过补血来滋养肝脏。因为肝脏是贮藏血液的脏器,补血也就相当于补养肝体。而精妙之处在于,原本是清泻肝经的方剂,反过来起到了补养肝体的作用,其中蕴含着既攻克病症又安抚滋养的深意。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