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说:这个方剂加天冬、地黄、人参,名为三才封髓丹。用天冬补肺以滋生肾水,地黄补肾以增益肾精,用人参补脾,使饮食化生为水精。因为方中药物有天、地、人之名,而且补益作用也有上、下、中之分,使天、地、人各安其位,参赞协调处于适中状态,所以称为三才。
喻昌说:加入黄柏以入肾滋阴,砂仁以入脾行滞,甘草稍微改变天冬、黄柏的苦味,使它们与人参一起建立中气,以增强人参的功效,这绝非随意增加药物以成新方可比。
滋肾丸
(又名通关丸)
主治热邪在下焦,导致小便癃闭(排尿困难甚至尿闭),且口不渴的病症。
药物组成:黄柏(二两,用酒炒制)、知母(二两,用酒浸泡后炒制)、肉桂(一钱)。
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用开水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时服用。
【集注】李杲说:小便的生成与排泄,由足太阳膀胱经所主,而膀胱的功能依赖于肺金。如果肺中潜藏热邪,水液就无法正常生成,这就断绝了小便的源头;口渴但小便不通畅,是因为肺气不能宣降。所以此时要用清泻肺中燥热、气味淡薄且能渗利的药物,来泻火清肺,滋养水液生成的源头。如果热邪在下焦且口不渴,这就如同河流被阻断,尿液无法排泄,必须使用气味醇厚,属阴中之阴的药物来治疗。《素问》说:没有阳气,阴气就无法生成;没有阴气,阳气就无法化生。又说:膀胱是州都之官,贮藏津液,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排出尿液。没有津液导致的癃闭,就是没有阴气,阳气无法化生。必须使用知母、黄柏这类大苦大寒的药剂,以一钱肉桂作为药引,服药不久,前阴会有如同刀刺火烧般的感觉,之后尿液就会像泉水一样涌出,病症也就痊愈了。这种病症,一种是热在上焦气分,会口渴;一种是热在下焦血分,不会口渴。两者的区别,是很容易辨别的。
柯琴说:水是肾的本体,火是肾的功用。人们知道肾中有水,才能克制火,却不知道肾中有火,才能生成水。天一生水,这个“一”就是阳气,也就是火,气是水的根源,阳是阴的根基,必须让火有所归藏,水才能有所主宰。所以反佐以味甘性温的肉桂,引导知母、黄柏进入肾经而发挥药效。这既是药物相互配合的紧密体现,也是相互制约的道理所在。
琼玉膏
主治虚劳引起的干咳。
药物组成:生地黄(四斤)、白茯苓(十三两)、白蜜(二斤)、人参(六两)。
制作方法为:将地黄榨汁,与白蜜一同煮沸,用绢布过滤。把人参、茯苓研成细末,加入前面的汁液中搅拌均匀。用瓷瓶盛装,瓶口用十几层绵纸加上箬叶密封。将瓷瓶放入砂锅内,用长流水淹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后,更换纸张扎住瓶口,用蜡密封牢固,悬挂在井中,一天后取出,再煮半天,服用时用开水调服。
【集注】李中梓说:干咳,是只有咳嗽声音而无痰液,这是火邪侵犯肺金,肺金受灼而鸣响。这是元气亏损的病症,不经过长时间调理难以奏效;如果误用苦寒药物,只会损伤脾土,使肺金失去母气滋养。所以朱丹溪以地黄为君药,使肾水充足则火邪自然平息。又因为肺脏受损需要补益肺气,所以用人参来振奋生发元气。虚证需补其母脏,所以用茯苓来培补万物生长的根本。白蜜是百花之精华,味甘能归脾经,性质滋润可悦养肺脏,并且能缓和燥急之火。这四味药都是温和醇厚之品,确实值得珍视。
郭机说:它能治愈我的重病,珍贵程度赛过美玉。所以才有“琼玉膏”这个名称。
龟鹿二仙胶
具有大补精髓,益气养神的功效。
药物组成:鹿角(带血的,十斤)、龟板(自然败死的,五斤)、枸杞子(甘州产的,三十两)、人参(十五两)。
以上药物用铅坛,按照特定方法熬炼成胶。刚开始服用时,用酒化开一钱五分,逐渐增加到三钱,空腹服用。
【集注】李中梓说:人体有三种奇妙的物质,即精、气、神,它们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精受到损伤就无法化生元气,气受到损伤就无法化生神明。精不足的情况,需用厚味的药物来补养。鹿禀受天地间最完整的阳气,善于通调督脉,因其精充足,所以能够频繁交配且寿命长久;龟禀受天地间最完备的阴气,善于通调任脉,因其气充足,所以能够潜伏气息且寿命长久。这两种药物属于气血之类,味道最为纯厚,又蕴含着自然造化的微妙,以不同种类却具灵性之物相互补益,就如同竹器破损用竹子修补的方法一样。人参能益气,枸杞能生精,辅助龟板、鹿角,既能补阴又能补阳,没有阴阳偏盛的担忧;能入气分也能入血分,具有平和的优点。由此精得以生成,气因而旺盛,气旺盛则神明昌盛,差不多能像龟、鹿那样长寿了。所以称其为“二仙(胶)”。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