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燥汤
治疗痿厥病症,表现为腰部以下痿软无力,无法活动,行走姿势不正常,双脚歪斜。
药物组成为:黄连、黄柏(用酒炒制)、柴胡(以上各一分),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猪苓、炙甘草、神曲(以上各二分),人参、白茯苓、升麻(以上各三分),橘皮、白术、泽泻(以上各五分),苍术(一钱),黄芪(一钱五分),五味子(九枚)。
将上述药物切碎,如同麻豆大小,取二盏半水,煎至一盏,滤去药渣,空腹时温热服用。
【注释】清暑益气汤与这个方剂都是治疗湿暑的药剂。清暑益气汤,治疗暑气盛于湿气,暑邪损伤元气的情况,所以患者会出现四肢困倦、精神不振、烦躁口渴、身体发热、自汗且脉象虚弱,因此该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清暑,稍微佐以祛湿的药物,这是顺从时令之气的治法。这个方剂治疗湿气盛于暑气,湿气损伤形体的情况,所以李杲说:六七月间,湿气盛行,土(湿)为金(肺)之子,子能使母气充实,湿气助长热邪旺盛,进而克制燥金(肺),断绝了寒水(肾)生化的源头,源头断绝则肾亏虚,痿厥病症就发作了。所以将清暑转变为清燥,佐以泻热利湿的药物,这是针对邪气的治法。这个方剂就是清暑益气汤去掉葛根,因为没有暑邪外侵导致的肌表发热。加入猪苓、茯苓,是专门用来祛湿。加入黄连、生地黄,是专门用来泻热。猪苓、茯苓辅助苍术、白术,利水燥湿的功效加倍。黄连、生地黄辅助黄柏,有诸多拯救肺金、滋生肾水的功效。中焦之气得到补益,那么阴火就会熄灭,肺脏得以清肃。湿热得以清除,那么燥金(肺)就会清肃,肾水得以滋生。肺脏清肃、肾水滋生,那么湿热导致的痿厥病症,没有不痊愈的。但这个方剂的药味,性质偏于渗利泄泻,如果在冬春季节使用,或者用于治疗因水液枯竭、精髓干枯导致的骨痿,又或者并非湿热导致的病症,反而会劫夺津液,使病情更加严重,这就属于错误的治疗了。
白术附子汤
主治寒邪侵袭中焦导致的腹胀满,口中泛涎、流清涕;或者小便频数,脚下疼痛,无法支撑身体站立行走,骨骼乏力,嗜睡,阴囊寒冷,时常隐隐作痛,有时还会出现妄见鬼怪的幻觉,梦到亡故之人,腰背、肩胛、腰脊等部位都疼痛。
药物组成为:白术、附子(炮制,去掉皮和脐部)、苍术、陈皮、厚朴(用姜汁炮制)、半夏(用汤清洗)、茯苓、猪苓(半两,去皮)、泽泻、肉桂(四钱)。
将上述药物切碎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半两,用水三盏,加生姜三片,一同煎煮至一盏,滤去药渣,饭前温服。根据患者身体虚实情况,适当增减药量。
【注释】李杲说:脾胃的病症,有热中、寒中之分。热中,是火邪侵犯脾土的病症,此时应当向上升举清阳,向下消解阴火,所以使用补中益气汤、泻阴火升阳汤等。寒中,是水邪反克脾土的病症,此时应当向下攻伐水邪,在中焦燥化脾湿,所以使用猪苓、茯苓、白术、泽泻、苍术、陈皮、厚朴、半夏,再用肉桂、附子,以壮阳散寒,使血脉流通,寒中导致的病症自然能够痊愈。
【按语】李杲创制这个方剂,用于治疗脾胃寒湿内盛,出现胀满、小便频数,口涎、清涕过多,脚软,腰脊、阴囊疼痛,且正气不虚的患者,是适宜的。如果患者中气已经虚弱,内外寒湿又很严重,属于水邪克脾土的情况,那么总体来说,不如使用理中汤加附子、苍术、茯苓的效果好。
葛花解酲汤
主治饮酒之人所患病症。
药物组成为:莲花青皮(三分,去掉瓤)、木香(五分)、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白茯苓、人参、猪苓(以上各一钱五分)、神曲(炒)、泽泻、干姜、白术(以上各二钱)、白豆蔻仁、葛花、砂仁(以上各五钱)。
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混合均匀,每次服用三钱,用白开水调服。只要能微微出汗,酒病就可痊愈。不可依仗此药而过度饮酒,频繁服药以取汗,这样会损害人的寿命。
【注释】酒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其性质湿且热,少量饮用能够调和气血,使阴阳通畅,对内有助于增强中气,对外能抵御外邪。如果过度无节制地饮酒,轻的会损伤人的脾胃,重的则会损耗人的神气。所以饮酒致困的人,会出现昏晕烦乱、干呕恶心、进食即吐、全身酸软、身体发热、头疼、嘈杂吞酸、胸膈痞塞、口燥舌干、手足颤抖、心神恍惚、不思饮食、小便浑浊、大便溏泻等症状,这些都是湿热损伤形体与正气所致。
【按语】李杲说:对于酒病患者,常常有人用大热或大寒的药物来治疗,然而酒病是无形的元气受病,反而用药物攻伐有形的阴血,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使用大热的药物会损伤阴液,使用大寒的药物会伤害胃气,导致元气消亡,人的七神无所依托,会折损人的寿命,即便不立即危及生命,也会形成虚损之病。因此创制这个方剂,以葛花为君药,佐以气味辛香的药物;用神曲,佐以行气化滞的药物;用茯苓、泽泻,佐以甘温的药物。服药后取汗,这就是所谓的在外解散肌肉之邪,在内清泻阳明之热,使上下内外的病邪分别消解,让胃中的秽浊之气变为芳香,使浊物化为清液,从而达到平和的状态。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