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浮数的脉象,本应当出现发热症状,但反而感觉怕冷寒战,如果身体有疼痛的部位,那么可能会发生痈肿。
【注释】“诸浮数脉”,指的是寸、关、尺六部脉象都呈现浮数。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证,如果是表邪所致,那么应当发热且伴有怕冷寒战。现在并非表邪,本应发热,不应怕冷,若身体有疼痛之处,这是将要发生痈肿的脉象表现,而非表邪的脉象。
【集注】周扬俊说:疾病将要发作时,脉象必然会有所预兆。浮数脉属阳、主热,浮数并见,是阳中之阳,照理其热应该完全表现在外。然而反而怕冷寒战,症状与脉象不相符,这是为什么呢?必然是气血凝滞,营卫不和,正如经典所说“营气不能正常循行,逆行于肌肉腠理之间,就会产生痈肿”,“阳气有余,营气运行不畅,就会发生痈肿”,更何况身体已经有疼痛的部位了。所出现的脉象属阳,将要发作且疼痛的病症也属阳,所以说可能会发生痈肿。
老师说:各种痈肿,想要知道有没有脓,用手覆盖在痈肿部位上,有热感的表明有脓,没有热感的表明没有脓。
【注释】“诸痈肿”,指的是各种阴阳类型的痈肿。无论阴阳,凡是各种痈肿,想要知道有没有脓,应当用手覆盖在痈肿部位上,有热就能使气血腐化成脓。所以有热感的表明有脓,没有热感的表明没有脓。
【集注】周扬俊说:老师这样教导,是让人们知道痈肿已成则希望它破溃,尚未成脓则要托毒使它消散。
肠痈这种病症,患者皮肤像鳞甲一样粗糙,腹皮紧张,按压时柔软,好像肿胀的样子,腹部没有积聚的肿块,身体没有发热,脉象数,这表明肠内有痈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
【注释】痈肿生于体内,那么气血被痈肿消耗,不能滋养体表肌肤,所以皮肤枯槁皱缩像鳞甲一样粗糙。腹皮紧张看似肿胀,但按压柔软,询问得知腹部没有积聚,查看身体没有表热,诊脉脉象数,并非有外感病症。这表明肠内有痈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可使肠胃气血流通,消除痈肿。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又名苦菜)
以上三味药,捣成粉末,取一方寸匕,用二升水,煎至水减半,一次服下,小便应当通畅。
【集解】徐彬说:薏苡仁性寒能清热,又能下气祛湿,通利肠胃,破除毒肿;败酱善于排脓破血,通利结聚的热毒之气,所以作为臣药;附子引导热邪、行散结滞,所以作为反佐药。
肠痈患者,少腹部肿胀痞硬,按压就疼痛,小便时像淋病一样,但小便通畅,时常发热,自汗出,又怕冷。如果脉象迟紧,表明脓还没有形成,可以攻下,大便应当会下血;如果脉象洪数,表明脓已经形成,不可以攻下,用大黄牡丹汤治疗。
【注释】这是承接上条,详细阐述症状,以明确治疗方法。肠痈患者,其症状为少腹部肿胀坚硬,按压就疼痛,由此可知痈肿在体内;排尿时像淋病,但尿色正常,可知是痈肿阻碍所致。时常发热,汗出怕冷,看似有表证,而实际上并非表证。如果脉象迟紧,是阴邪强盛,血还未化成脓,脓尚未形成,可以攻下,大便应当会下血。如果脉象洪数,是阳邪强盛,血已腐败化脓,脓已经形成,不可以攻下。用大黄牡丹汤攻下,以消除瘀血、泻除里热。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芒硝(三合) 瓜子(半升)
以上五味药,用六升水,煮取一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再煎至沸腾,一次服下。有脓的话,服药后脓会下出,如果没有脓则会下血。
【集解】李彣说: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散瘀血,丹皮驱逐血分痹阻,清除血分中的伏火,瓜子主治破溃脓血。
有人问:寸口脉象微弱而涩,按照常理应当是失血,或者出汗,如果没有出汗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如果身体有疮,是被刀斧等器械所伤,导致失血的缘故。
【注释】脉象微弱是正气耗损,脉象涩是阴血耗损,所以说:按照常理应当是失血或出汗。假设没有失血、出汗等病症,那么必然是身体有疮,被刀斧所伤,导致失血的缘故。
【集注】李彣说:出汗导致阳气亡失,脉象就会微弱;失血导致阴液损伤,脉象就会涩。微弱与涩都是阴脉,假设没有出汗,而是有疮疡、金疮,即便没有亡失阳气但失血了,所以也会出现微弱涩滞的脉象,总之都是营卫虚衰的缘故。
患有金疮,用王不留行散治疗。
【注释】这是承接上条,以明确治疗方法。金疮,指的是被刀斧等器械所伤的疮口。失血过多,经络中的血液亏虚,风寒之邪容易侵入,所以用王不留行散,一方面用来止血,一方面用来预防外邪入侵。小的疮口将药粉敷在上面,即外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