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说:吐血、咳嗽气逆、气喘,那么肺脏已经受伤。脉象数表明虚热不退,是火来克金。阴血消亡,所以不能安卧,死亡是必然的。
经常饮酒的人咳嗽,一定会导致吐血,这是因为饮酒过度造成的。
【注释】酒性大热,会溃伤脉络、损伤经脉,饮酒过度,必然会导致咳嗽吐血。
【集注】徐彬说:这里说的吐血,不一定是由于气不能摄血,也不一定是由于阴火炽盛。如果是饮酒的人导致咳嗽,那么肺脏已经极度受伤,又因咳嗽震动,必然会导致吐血,所以说“极饮过度所致”。那么治疗时,应当以清除酒热为主。
失血后不可发汗解表,发汗就会出现寒战、身体振颤。
【注释】凡是失血之后,血气还没有恢复,这就叫亡血,都不可以发汗。失血之初,固然属于阳热,失血之后,热随着血液流失,热虽然消退但气随着血液亏虚而变得微弱。如果发汗,那么阳气就会衰微,身体无力支撑,所以身体寒冷、颤抖、振振耸动。发阴虚之人的汗,汗出就会亡阴,这就是发吐衄之人的汗,所以会出现不能眨眼、不能入眠等亡阴的病症。发阳虚之人的汗,汗出就会亡阳,这就是发亡血之人的汗,所以会出现寒战、身体振颤等亡阳的病症。
【集注】李彣说:失血的人无汗,因为汗与血都属于心液,血液亡失、津液枯竭,就没有多余的津液来作汗。现在又发汗解表,那么阴虚的同时还会亡阳,体表卫气虚极,所以会寒战、身体振颤。
吐血不止的,用柏叶汤治疗。
【注释】吐血的病症,如果是热邪损伤阳络,应当清热;如果是劳伤阳络,应当调理损伤。现在用柏叶汤这类温散的药物治疗吐血不止,那么必然是热邪伏藏在阴分,用此药宣发,使热邪行于阳分,血液不被热邪逼迫,血自然就会止住。
柏叶汤方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以上三味药,用水五升,加入马通汁一升,合在一起煎煮,煮取一升,分两次温服。
【集解】程林说:《神农经》记载:柏叶主治吐血,干姜治疗唾血,艾叶治疗吐血。马通,就是白马的尿液,凡是尿液必定要经过直肠才排出,所以叫通,也能微微温煦而治疗吐血。这四味药都是辛温行阳的药物,能使血液归经,遵循经脉运行,血自然就会止住,所以吐血不止,用柏叶汤治疗。
心气有余,出现吐血、鼻出血,用泻心汤治疗。
【按语】“心气不足”四个字,应当是“心气有余”,如果是不足,怎么能用这个方子治疗呢,必定是传抄有误。
【注释】心气有余,是热邪亢盛,热邪亢盛损伤阳络,逼迫血液妄行,导致吐血、鼻出血。所以用大黄、黄连、黄芩,这些大苦大寒的药物,直接泻三焦的热邪,热邪去除,吐血、鼻出血自然就会止住。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完。
病人胸部胀满,口唇枯萎,舌质青紫,口燥,但只想用水漱口,不想咽下,没有怕冷发热,脉象微大且来势迟缓,腹部不胀满,但病人自己说胀满,这是有瘀血。
【注释】表实无汗,胸部胀满且气喘的,是风寒导致的胸部胀满;里实大便秘结,胸部胀满、烦热的,是热邪壅滞导致的胸部胀满;面目浮肿,胸部胀满、气喘不能平卧的,是水饮停聚导致的胸部胀满;呼吸不畅,胸部胀满、叹息后稍微缓解的,是气滞导致的胸部胀满。现在病人没有怕冷发热等其他病症,只有胸部胀满、口唇枯萎、舌质青紫、口燥、漱口不想咽,这是瘀血导致的胸部胀满。口唇和舌是血液荣华表现的部位,血液有病不能荣养,所以口唇枯萎、颜色改变。热在血分,所以口燥但只想漱口不想咽。脉象微大且来势迟缓,这是阴寒凝聚的脉象,一般应当伴有腹部胀满,现在腹部不胀满,询问病人,说胀满在胸部不在腹部,结合上述这些症状推断,是有瘀血。
病人表现出像有热的症状,心烦胀满,口干燥渴,但脉象反而没有热象,这是热伏于阴分,是瘀血,应当攻下瘀血。
【注释】这是承接上文,相互详细阐述症状和脉象,以明确治疗方法。像有热的症状,就是所说的心烦、胸部胀满、口干燥渴的热证表现。病人应当出现数大的阳脉,现在反而见到沉伏的阴脉,这就是热伏于阴分,是瘀血。有瘀血的,应当攻下,适宜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之类的方剂。
【集注】李彣说:瘀血在体内并没有实热,所以外在症状只是像有热的样子,而脉象不数疾,反而没有热象。心烦胀满,是因为瘀血导致经气不舒畅;口燥口渴,是因为瘀血导致津液不能布散。血属于阴,瘀血则脉象伏于内,所以称为阴伏。应当攻下,以祛除瘀血、化生新血。
下血,如果先大便后下血,这是远血,用黄土汤治疗。如果先下血后大便,这是近血,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