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中风邪时,会出现口燥、气喘,头晕且身体沉重,冒风后出现肿胀。
【按语】“身运而重”,应该是“头晕而身重”;“冒而肿胀”,应该是“冒风而肿胀”,这样才与上下文义相符,由此可知这必然是传抄错误。
【注释】肺主司气机,与体表的皮毛相互配合。肺感受风邪,风邪损伤肺气,导致津液凝聚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出现口燥。风邪侵犯肺脏,使肺气上逆壅滞,所以气喘咳嗽。头晕且身体沉重,是因为肺气受伤而体力疲乏;冒风后肿胀,是因为皮毛受伤,水湿泛溢。
【集注】李彣说:肺主司气机,风邪侵袭,气机壅滞,津液不能运行,所以口燥;气机上逆,呼吸不利,所以气喘。
肺中寒邪时,会吐出浊涕。
【注释】肺中寒邪,胸中的阳气不能正常运行,津液就会凝聚不能流通,所以吐出如涕般的浊涎。
【集注】李彣说:人体的五液进入肺后化为涕,肺与皮毛相互配合,开窍于鼻。寒邪从皮毛侵入肺脏,导致肺窍不通利,出现鼻塞,涕唾浊涎壅滞不能通畅,就会从口中吐出。
出现肺的死脏脉象,轻按脉象虚弱,重按脉象如同葱叶般中空且无根,是死证。
【注释】肺感受风寒之邪,如果脉象轻按极为虚弱,重按脉象如同葱叶般中空且无根,这就是肺脏的死脉。以下论述五脏时都提到浮脉,这是说明外感邪气时,应该出现的脉象。
【集注】程林说:真正的肺脉到来时,如同羽毛轻轻接触人的皮肤,这难道不是轻按脉象虚弱吗?葱叶中间是空的,重按脉象如同葱叶般中空,且下部无根,这种浮而毛、虚弱无根的脉象,说明没有胃气。这表明真脏脉已经出现,所以是死症。
肝中风邪时,会出现头目颤动,两胁疼痛,行走时常弯腰驼背,还会使人喜好甜食。
【注释】肝主风,与筋相互配合。肝感受风邪,风邪过盛就会导致动象,所以头目会颤动。两胁是肝脏所主的部位,肝脏受病所以两胁疼痛。风邪损伤筋,所以行走时常弯腰驼背。肝厌恶拘急,需要甘味来舒缓,所以使人喜好甜食。
【集注】徐彬说:人体的高巅部位,只有风能够到达,风性主动摇,所以头目颤动。肝脉向上贯穿横膈,如今胁肋部有邪气,所以疼痛。肝主筋,风邪过盛则筋拘急,所以弯腰驼背。人体以脾胃为根本,肝木邪气强盛而脾土虚弱,甘味能补益脾胃,喜好甜食是身体自我救助的表现。
肝中寒邪时,会出现两臂不能上举,舌根干燥,喜欢叹息,胸中疼痛,不能转侧身体,进食就会呕吐,并且出汗。
【按语】“两臂不举,舌本燥”这两句以及“而汗出”三个字,与上下文义不连贯,肯定是错简,暂不解释。
【注释】肝脏的特性是条达舒畅,其气运行于胸侧。肝感受寒邪,所以会出现气机抑郁不能伸展,喜欢叹息;气滞不能通行,疼痛而不能转侧身体。进食就呕吐,也是寒邪上逆导致的。
出现肝的死脏脉象,轻按脉象虚弱,重按脉象如同绳索般紧而不柔和,或者脉象弯曲如同蛇行,是死症。
【注释】肝感受风寒之邪,如果脉象轻按极为虚弱,重按不呈现弦象,这就失去了肝脏原本的脉象。如今重按脉象如同绳索般紧而不柔和,或者弯曲如同蛇行般一去不返。绳索般紧而不柔和、弯曲如同蛇行般一去不返,这些不都是肝脏的死脉表现吗?
【集注】周扬俊说:重按脉象如同绳索,那么弦紧之象都能显现,脉象有来有去,这是阴阳往复的道理。如今说脉象不往来而只去不返,这是没有胃气的表现。否则,就是真气将要离散,脉气出入勉强,有萎靡不前、弯曲难伸的状态,所以脉象弯曲如同蛇行。
肝脏气血郁滞形成肝着病,患者常常想要别人踩踏自己的胸部,在还没有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只是想喝热饮,这种情况用旋覆花汤治疗。
【按语】“旋覆花汤主之”六字与肝着病不相符,为衍文)
【注释】肝着病,是因为肝气郁滞不能通行,导致胸部痞塞不适。所以患者常常想要他人按摩胸部,以疏通气机。在病情尚未出现痞塞难受时,只想要喝热饮,这是寒邪致病的表现。
【集注】李彣说: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则气机不畅,所以常常想要他人踩踏胸部来舒缓气机。又因为寒邪凝结在体内,所以想要喝热饮来克制寒邪。
心脏感受风邪时,会出现像羽毛覆盖般温和的发热症状,身体乏力无法起身,心里感觉饥饿,但进食后就会呕吐。
【按语】心中风邪时,会出现翕翕发热(翕翕发热为中风的本证)。“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与上下文义不连贯,肯定是错简,暂不解释。
心中寒邪时,患者感觉心脏如同吃了蒜一样难受,严重时心痛连及背部,背痛又连及心脏,就像蛊毒灌注一样,若脉象浮,通过自行呕吐就可痊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