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荔彤说:男子看似身体健康没有病症,脉象大是虚劳病,脉象极为虚弱也是虚劳病。脉象大的,是邪气旺盛;脉象极为虚弱的,是精气被耗损。用这两句话来揭示虚劳病脉象的总体特征,但没有说脉象大具体表现在哪一部脉象上,虚弱又体现在哪一经上。这就需要诊治的医生,根据五劳七伤的具体病因来仔细审察判断。
人到了五六十岁,患病且脉象大,出现沿着脊背两侧发生痹痛的症状,如果还出现肠鸣(“肠鸣”三字与上下文不连贯,可能有误)、腋下生疮(马刀)、颈部生瘰疬(原文“侠瘿”,“瘿”应是“瘰”字之误)等症状的,都是因为虚劳而引发的。
【按语】“肠鸣”这两个字,与上下文不连贯,一定是竹简次序错乱。“侠瘿”的“瘿”字,应当是“瘰”字。常常遇到这种病症,有先患虚劳后出现瘰疬的,也有先有瘰疬后出现虚劳的情况,从来没有见过先患虚劳后得瘿病或者先得瘿病后患虚劳的,一定是抄写流传过程中的错误。
【注释】健康人在二三十岁时,如果常常出现脉象大的情况,那么大多会患上虚劳病。如果人已经到了五六十岁,脉象也大,但却不马上患上虚劳病,是因为虽然气血已经虚弱,但是体内虚火微弱,虚火微弱所以不发生虚劳病。虽然不患虚劳病,然而气血和营卫之气虚弱,痹阻不通,所以会出现腋下生疮(马刀)、颈部生疮(鼠疮)、颈部生瘰疬等病症。这是为了阐明虽然脉象大是相同的,但引发的病症却不一样的道理。
虚劳病的症状,脉象表现为浮大,同时有手足烦热的症状,在春夏季节病情加重,在秋冬季节病情减轻。“阴寒精自出”中的“寒”字,应当是“虚”字,是抄写流传过程中的错误。
【注释】这里说脉象浮大是虚劳病的表现,并且详细说明了其症状。手足烦热,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的五心烦热,是因为阴虚不能潜藏阳气。阴虚而精液自行流出,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的遗精,是因为阴虚不能固摄守住。腰膝酸软瘦削不能行走,就是现在所说的虚劳病中膝盖酸软,身体瘦削、骨骼痿软不能起床的情况。春夏属于阳,阴虚的人不能耐受春夏的阳气,所以病情加重;秋冬属于阴,阴虚的人在秋冬季节身体状况相对好些,所以病情减轻。
【集注】徐彬说:脉象大已经是虚劳病的表现了,如果再加上脉象浮,其症状就会出现手足烦热,大概是因为阴液已经不足而阳气必然旺盛。于是在春夏阳气旺盛的季节,病情就会加重;在秋冬阴气旺盛的季节,病情就会减轻。阴虚而精液自行流出,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瘦削不能行走的情况。
程林说:“寒”字当作“虚”字来看,阴虚就会导致气不能固守,从而精液自行流出。
李彣说:脉象浮大,是体内虚弱而气浮越于外。四肢是诸阳的根本,劳累就会耗损阳气,阴虚就会产生内热,所以会出现手足烦热。大凡劳伤大多属于阴虚,在春夏木火旺盛炎热的季节,气浮越于外,体内就会更加虚弱,所以病情加重。在秋冬金水相生的季节,气收敛于体内,体表就不会受到干扰,所以病情减轻。肾藏精,精液自行流出,是肾水不能封藏。肾主骨,所以会出现腰膝酸软瘦削不能行走的情况。
男子脉象虚弱、沉而且弦,没有恶寒发热的症状,气短,腹部拘急不舒,小便不通畅,面色苍白,有时眼睛昏花还伴有鼻出血,少腹部胀满,这都是因为虚劳导致的这些症状。
【注释】这里再次申明脉象极为虚弱是虚劳病的表现,并且详细说明了其症状的含义。脉象虚弱、沉而且弦,是阴阳都不足;没有恶寒发热的症状,是因为阴阳虽然不足但没有相互乘袭;气短、面色苍白,有时眼睛昏花还伴有鼻出血,是上焦虚弱而血液不能荣养;腹部拘急不舒,小便不通畅,少腹部胀满,是下焦虚弱而气运行不畅。所有这些脉象和症状,都是因为劳累而引发的疾病,所以说:这是因为虚劳导致的这些情况。
男子面色浅淡不华,主津液不足口渴以及失血,突然出现气喘、心悸等症状。“脉浮者,里虚也”应当是多余的文字。
【注释】这里再次申明虚劳病面色苍白的情况,相互补充说明其症状的含义。面色苍白不是因为鼻出血的,是血液不能在体内生成;因为鼻出血导致面色苍白的,是血液在体外流失。现在说面色浅淡不华,是说面色浅淡没有光泽,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所以主津液不足导致的口渴,以及吐血、鼻出血等失血情况,气虚就会突然气喘,血虚就会突然心悸。
【集注】李彣说:这一节以失血为主。《内经》说:人的眼睛和面部的气色,是体内正气的外在表现。又说:心的外在表现体现在面部,心所充盈的是血脉,劳累就会耗损正气,虚火妄动,逼迫血液妄行,必然导致失血。大概血液的作用是濡养身体,血液流失就会使面部失去光彩而变得浅淡不华,津液丧失就会使人感到烦躁而且口渴。而且劳累的人,气血都会耗损,肺主气,气虚就会气喘,心主血,血虚就会心悸。“卒”的意思是突然出现这些病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