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伤寒四五天,正是邪气传入太阴经的时候。腹中疼痛,如果没有气转动并向下趋向少腹的情况,属于阳明经的病症。现在腹中疼痛,气转动并向下趋向少腹,这是太阴经将要出现自行下利的表现。这是仲景告诫人们,不能把各种疼痛都当作实症,而随意使用攻下之法。
【集注】方有执说:腹中疼痛且气转动向下,是因为里气虚弱不能固摄,而寒邪向下逼迫。
张璐说:腹痛也有属于热邪的情况,这种疼痛必然是从下向上攻冲。如果疼痛是从上向下趋向,那么必定属于寒痛无疑。
魏荔彤说:这里重点在于预防下利,而不是辨别寒热。玩味“若”字、“欲”字,就可以看出辨别寒邪,自有其他方法。
自行下利而口不渴的,属于太阴经病症,这是因为脾脏有寒,应当用温法治疗,适宜服用四逆汤之类的方剂。
【注释】凡是自行下利且口渴的,说明里有热,属于阳证。如果自行下利但口不渴,那么就是里有寒,属于阴证。现在自行下利且口不渴,可知是太阴经本脏有寒,所以应当用温法治疗。“四逆辈”,指的是四逆汤、理中汤、附子汤等方剂。
【集注】程知说:这里说的是太阴经自行下利是因为寒邪,适宜用温法。少阴经属肾水,热邪侵入会耗伤肾水,所以会自行下利且口渴。太阴经属脾土,寒邪侵入会从其湿,所以口不渴而出现下利,因此太阴经自行下利应当用温法。
程应旄说:三阴经都属于脏寒,少阴经和厥阴经有口渴的症状,唯独太阴经没有口渴症状,这是因为太阴经的寒邪在中焦,与龙雷之火没有关系。少阴经中有龙火,下焦寒盛时龙火就会升腾,所以会自行下利且口渴;厥阴经中有雷火,所以会有消渴症状。太阳一出来,雷雨就会停止,所以发热时下利就会停止,出现厥冷时又会下利。
魏荔彤说:“自利”这两个字,指的是没有经过误下、误汗、误吐而形成的下利,所以知道是本脏原本就有寒。
理中丸方
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各三两。
将以上四味药,研磨筛细,用蜂蜜调和制成药丸,大小如鸡蛋黄。用几合开水,化开一丸,研碎后温服,白天服用三到四次,夜间服用两次。如果腹中没有感觉温热,可增加到三到四丸,然而效果不及汤剂。汤剂的制作方法是,将这四味药按照上述用量切碎,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加减法:如果出现脐上跳动的症状,这是肾气动,去掉白术,加桂枝四两。
呕吐较多的,去掉白术,加生姜三两。
下利较多的,仍然使用白术。
心悸的,加茯苓二两。
口渴想要喝水的,加白术,使白术总量达到四两半。
腹中疼痛的,加人参,使人参总量达到四两半。
寒邪较重的,加干姜,使干姜总量达到四两半。
腹满的,去掉白术,加附子一枚。服用汤剂后,过一顿饭的时间,喝一升左右的热粥,微微使身体温暖,不要掀开衣服和被子。
【集解】程应旄说:阳气的发动,始于温热,温热之气得到后,水谷精微就能运化,水谷之气上升,中气就能充足,所以名为“理中”,实际上是因为它具有调和燮理的功效,给予中焦阳气。一般来说,阳虚就会导致中气失守,膻中失去宣发的作用,六腑失去散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就如同斧中的柴薪失去火焰,所以下会出现下利清谷,上会失去味觉,五脏受到侵犯,各种病症就由此产生。人参、白术、炙甘草,能够守护中焦,干姜味辛,能温中焦,必须借助它来点燃釜底之薪,升腾阳气,因此水谷进入体内,阳气得以增长,向上输布到肺,向下能统摄膀胱,五脏六腑都能得到气的滋养,这就是理中丸的主旨。如果水寒相互交胜,就应当脾肾双温,加上附子,那么命门阳气得以增强,脾土之母也能得到温养。白术补脾,遇到人参会导致气机壅滞,所以脐下动气、呕吐多、腹满的情况,都去掉白术。加桂枝是为了克制肾邪,加生姜是为了止呕,加附子是为了消除阴寒。下利较多的,是湿邪旺盛,仍然使用白术来燥湿。口渴想要饮水,是津液不足,加白术能使水饮化为津液。心下悸,是有水停聚,加茯苓能引导水液下行。腹中疼痛,加倍用人参,是因为虚痛。寒邪较重的,加干姜,是因为寒邪太盛。
患伤寒病,本来就有寒邪格拒的情况,医生又误用吐法和下法,致使寒邪格拒更严重,反而加重了呕吐和下利。如果食物吃进去就呕吐,宜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疗。
【按语】在经典论述中,既没有“寒下”这种病症,也没有“寒下”这样的文字表述。研读本条下文“寒格更逆吐下”,可以知道“寒下”的“下”字,应当是“格”字,这样文义才连贯。注释家都解释为胃寒下利,不仅文义不通,而且与方中黄芩、黄连的用药不相符合。
【注释】经典中说:“格”就会导致吐逆,“格”是吐逆这种病症的名称。早上吃的食物到傍晚呕吐出来,这是脾寒导致的格拒;食物吃进去马上就吐,这是胃热导致的格拒。“本自寒格”,是说患者本来就有早上吃的食物傍晚呕吐出来这种寒邪格拒的病症。现在又患伤寒病,医生看到有似乎可以用吐法、下法的症状,就执着于常规治法,又施行吐法和下法,这就使寒邪格拒的情况因为吐下而更加严重,此时应当用理中汤温养太阴脾经,加上丁香降其寒邪上逆就可以了。如果食物吃进去马上就吐,那就不是寒邪格拒,而是热邪格拒,应当用干姜、人参安和胃气,用黄连、黄芩清降胃火。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将上述四味药,加入六升水,煮至剩下二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每次服一升 。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