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妇跪在地上,“小民王李氏,世代居燕京城。金狗占了我们十年,烧了我们八次祠堂,杀了我们三百口人……今日宋军来,我们愿意引路,取那金狗的老巢!”
百姓们的呐喊声震得屋檐落灰。赵桓望着岳云怀中的孩子,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秋日,他被金兵追得躲进枯井,是个老妇用米汤喂他,用体温焐他。他摸了摸龙袍内层的密信,那是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若有一日能复山河,必以百姓为念。”
“传朕旨意。”他声音哽咽,“入城后,军队驻扎城外,不得扰民;开仓放粮,救治伤员;所有金军降兵,愿归乡者发盘缠,愿从军者编入背嵬军。”
岳云望着他,突然想起冰蚕寒玉里的记忆——岳飞曾在雪夜说过:“将军的枪,要护百姓;皇帝的剑,要守山河。”此刻,赵桓的龙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缝着的粗布补丁——那是他在五国城做质子时,金人奴才穿的衣裳。
“陛下,”岳云单膝跪地,“臣有要事禀报。”他从怀中取出半卷泛黄的绢帛,“这是从完颜褒书房搜出的,是父亲的遗诏。”
赵桓接过绢帛,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吾儿云:金寇未灭,何以为家?然枪之魂,不在杀戮,在护佑。若有一日,山河重光,当以‘山河在,枪不倒’为训,传于子孙。”
“山河在,枪不倒……”赵桓喃喃重复,突然泪如雨下。他望着城楼上重新升起的“宋”字旗,望着百姓们手中的火把,望着岳云眼中的光芒,终于明白父亲临终前说的“莫负山河”是何意——这山河,是汴梁的瓦舍,是襄阳的稻浪,是燕京的胡同,是每一个在暴雪里等粮的妇孺,是每一个持枪守城的儿郎。
“起程!”他大喝一声,“随朕去燕京宫城!朕要亲自为岳帅挂匾,题‘精忠报国’四个金漆大字!”
燕京宫城,承天殿。
夕阳将殿宇染成金色,岳云持沥泉枪站在丹墀下,赵桓捧着金漆匾额站在他身侧。百姓们的欢呼声从殿外传来,像浪潮般涌进殿内。
“岳卿。”赵桓将匾额递给他,“此匾,当悬于朱仙镇岳帅祠。”
岳云接过匾额,指尖触到金漆的温度。他望向殿外的秋阳,突然想起冰蚕寒玉里的另一个记忆——岳飞在朱仙镇受十二道金牌时,曾对着天空长啸:“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山河在,枪不倒!”
喜欢靖康前夜:帝业重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