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注意到这一点,笑了笑,没说什么。
会议结束前,他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试讲环节。
“明天下午三点,会议室见。”他对大家说,“到时候请几位一线员工来听一听,看看哪个老师讲得更接地气。”
散会后,小张收拾东西时问:“刘哥,你觉得这次能选出合适的讲师吗?”
“难说。”刘好仃靠在椅背上,“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然亮着。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拿着那份曾引起他注意的简历——那位曾在国际玻璃巨头任职的讲师。
他轻轻翻动纸张,心里却想着白天会议上那个年轻人私下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请个网红讲师来?”
他当时只是沉默了一下,没有回答。
但现在,他终于开口自语:“网红讲师?呵,咱要的是能让人记住知识的老师,不是能让人记住脸的明星。”
他放下简历,转而打开了培训计划文档,继续完善课程安排。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远处传来隐约的车流声。他知道,这场人才培养计划才刚刚开始,而师资选择,只是其中一步。
但他也清楚,只有找到真正懂得如何“教”的人,才能让那些愿意“学”的人,走得更远。
第二天下午,试讲环节如期举行。
第一位讲师是张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讲解清晰,但语言略显枯燥。几位年轻技工听得直打哈欠。
第二位讲师是李师傅,刚一开场就拿出一块玻璃样板,现场演示切割技巧。他边操作边讲解,动作利落,语言风趣,连最不爱说话的老班长都频频点头。
第三位讲师是一位中年女士,她不仅讲清楚了流程,还结合实际案例,举了好几个工厂常见的操作失误,引发大家思考。
第四位讲师则是远程接入的,通过视频讲解了AI辅助设计的基础知识。虽然画面有些延迟,但内容新颖,几位年轻员工听得津津有味。
试讲结束后,刘好仃组织了一场小型座谈会,邀请参与听课的一线员工发表意见。
“我喜欢李师傅。”一位焊工笑着说,“他讲的东西,我今天晚上就能用上。”
“我也喜欢他。”另一个技工附和,“而且他讲话特别接地气,不像学校老师那样一本正经。”
“但我觉得张老师也不错。”一位质检员说,“他讲的技术原理,对我们理解产品标准很有帮助。”
“那个女讲师呢?”刘好仃问。
“她讲得很细致。”一位年轻的女员工答道,“特别是她提到的错误案例,都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地方。”
刘好仃听完,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后,他再次召集评审小组开会。
“综合考虑之后,我建议选张老师、李师傅,以及那位远程授课的讲师。”他说,“至于那位女讲师,暂时作为备选,等第二批培训启动后再决定是否启用。”
“没问题。”小张记录下决定,“那接下来我们就联系他们,确认时间和课程安排。”
“对了。”刘好仃忽然想起什么,“那个女讲师叫什么名字?”
“林婉秋。”小张翻了翻资料,“她是唯一一位女性讲师候选人。”
刘好仃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记得保持联系。”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办公室里只剩下一盏灯亮着。刘好仃坐在桌前,看着最终确定的讲师名单,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只要他们能把知识讲明白,咱们的员工就有希望变得更强。”
他合上文件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隐隐的焦虑。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