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端着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望着厂区里来来往往的工人和运输车辆。阳光洒在玻璃厂新安装的节能熔炉上,反射出一片片柔和的光斑,像是给整个厂区披上了金纱。
“刘哥!”小王兴冲冲地推门进来,“财务刚发来第二轮数据报告!这次更夸张了——单位能耗成本又降了五个点,废料回收率也提高了将近百分之十!”
刘好仃接过报表,眉头一挑:“这回不是只看一个车间吧?”
“这次是全厂统计。”小王得意地说,“你可别说我不严谨。”
“行啊,小伙子进步不小。”刘好仃笑着把报表翻了几页,“不过……这个数字有点意思。”
“哪个?”小王凑过来。
“你看这儿。”刘好仃用手指点了点一张图表,“三号车间的冷却水使用量下降得特别明显,比其他车间快了一倍不止。按理说,我们改的是熔炉工艺,怎么会影响到冷却系统?”
小王愣了一下:“会不会是统计数据出错了?”
“我也这么想。”刘好仃把报表合上,“但咱得确认清楚。走,去车间看看。”
两人一路走到三号车间门口,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几个工人正围在一台设备旁边,不知在讨论什么,笑声不断。
“哟,大家聊什么呢?”刘好仃笑眯眯地走近。
“刘哥来了!”一个年轻工人赶紧让开位置,“我们在研究这个新玩意儿呢。”
刘好仃一看,原来是台刚装上的自动冷却控制系统。屏幕上显示着实时温度、流量等参数,旁边还贴着张手写的操作说明。
“这是谁弄的?”刘好仃问。
“是我们老李!”工人们齐声回答。
那个被叫作老李的中年工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看着原来的冷却系统太费水,想着能不能加个传感器,控制一下水流大小。”
“然后呢?”刘好仃来了兴趣。
“我就去技术组借了个闲置的控制器,自己焊了个接口,再调了下程序。”老李挠挠头,“没想到真能省不少水。”
“你小子,藏得够深啊!”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事儿得记你一大功。”
“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干的。”老李摆摆手,“是大伙儿一起帮忙接线、调试的。”
刘好仃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绿色转型不只是设备更新那么简单,更是每个人都在动脑筋、想办法的过程。
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召集了技术组开会。
“咱们得趁热打铁。”刘好仃坐在会议桌前,“现在大家都有参与感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灵机一动’变成制度化的东西。”
“您的意思是……”小王若有所思。
“我们要成立一个‘绿色创新小组’。”刘好仃目光坚定,“专门收集一线员工的改进意见,评估可行性,然后组织资源进行试验和推广。”
“好主意!”技术组长点头,“这样不仅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还能避免重复投入。”
“没错。”刘好仃笑着说,“而且,说不定哪天,咱们就能从这些‘土办法’里提炼出专利技术来。”
几天后,绿色创新小组正式挂牌成立。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来自各车间的建议:有的是关于废料再利用的,有的是关于能源回收的,甚至还有一条写着“能不能把食堂剩饭做成生物燃料”的调侃提议。
刘好仃看着那条提议,忍不住笑了:“这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回头可以研究一下。”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评估。
“刘哥,这台切割机的问题有点棘手。”负责设备维护的老张皱眉,“它的传动结构太复杂了,如果要适配新工艺,得拆一半重装。”
“那就拆呗。”刘好仃淡淡地说,“反正它已经服役十几年了,该歇歇了。”
“问题是换新的价格太高。”老张叹气,“预算卡得紧。”
“有没有折中的办法?”刘好仃问。
“倒是有个替代方案。”老张翻开图纸,“我们可以试着给它加装一套模块化的辅助装置,既能兼容新工艺,又不用全部更换。”
“听起来不错。”刘好仃点头,“那你尽快做个原型出来,先在一条生产线上试用。”
“明白。”
设备改造的工作就这样一步步推进开来。而另一边,刘好仃也没闲着,带着团队开始调研市场上适合引进的新技术。
“刘总,这家公司的技术确实挺先进。”小王指着一份资料,“但他们报价太高,超出了我们的预算。”
“别急着否定。”刘好仃拿起那份资料仔细看了看,“他们的设备虽然贵,但据说维护成本低,寿命长,综合算下来未必不划算。”
“可他们在国内没什么案例。”小王有些犹豫。
“那就多聊聊。”刘好仃笑了笑,“让他们派人来实地演示一下,我们也实际测试下性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