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稷心知肚明自己的职责所在,刚应承下来,便听见太上皇饶有兴致地询问:“稷儿,那位王家女子究竟是何情况?”
楚稷微微一愣,转眼便瞧见雍和帝眉宇间透出的不悦之色。
王熙凤之事尚且隐瞒不了朝中勋贵百官,更别提被雍和帝与太上皇知晓。
……
他原本以为此事不会立刻被提及,但此刻面对雍和帝冰冷的眼神,下意识地将双手挡在身后,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父皇,这件事容我解释……”
雍和帝冷笑一声:“解释?贾家何等门第?不论宁荣二公及代善公的赫赫功绩,单是你未来三个侧妃皆出自贾家,如今又与贾家弃妇牵连不清,莫非你以为盯死了贾家便能安枕无忧?”
楚稷见状,生怕再遭训斥,忙说道:“父皇,绝非如此,儿臣不过是仗义执言,未曾料到日久生情。
况且她既为王家女儿,也令王子腾稍感宽慰。”
雍和帝岂会信他这套说辞?仅这一年的时间,他对楚稷已足够了解,根本无需深思便知,必是楚稷先动了心思,而后设法使对方离异。
然而还未等雍和帝开口,太上皇便笑言:“年轻人难免冲动,也无妨。
待我们成就丰功伟业、统御四方之时,选妻之事又算得了什么?”
雍和帝嘴角微抽,心想您这般厚此薄彼的态度未免差异太大了吧?当年您对我可不是这样!
忠顺亲王归来的速度很快,毕竟皇太后对他也并无太多好感……
太上皇虽已澄清神京血案与忠顺亲王无干,皇太后仍对他存有芥蒂。
雍和帝自幼由皇太后抚养长大,按民间说法即为养子。
雍和帝对皇太后十分孝顺,加之楚稷助力,皇太后对他的态度更显亲厚。
然而忠顺亲王却因差点成为血案获益者,让皇太后心生不满。
她始终疑惑为何众多皇子陨落,唯独忠顺亲王安然无恙,而她的亲生儿子与孙子却……忠顺亲王亦察觉皇太后的偏见,但他身为皇子,身份地位无法选择。
正如楚稷,即便生母健在,他也需称宣皇后为母后,生母为母妃。
一旦他对宣皇后稍有不敬,无需他人出手,规矩即可约束他。
这是当时的常理,嫡母的地位无可动摇。
待忠顺亲王归来时,祖孙三人已大致商定要事。
楚稷深知忠顺亲王此行目的,便主动退让:“皇爷爷,父皇,孩儿先行告退。”
太上皇摆手示意再留一会:“回去也是应对百官,现下前来你府上的多是低级官员,让你门客接待即可。”
两日休沐,归家确实无他事,但经太上皇这般说,留下反倒合情合理。
太上皇命戴权安排宴席,转向忠顺亲王问道:“这几日如何?”
忠顺亲王一时揣测不到太上皇所指何意,表面恭敬地笑答:“多谢父皇庇佑,儿臣近日过得轻松惬意。”
太上皇随口应允:“轻松些好,不过莫要太过放纵,以免引起误会。”
忠顺亲王闻言心跳骤停片刻!他暗想难道父皇知晓我和二侄子联合之事?这不该啊!
太上皇此刻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含笑看着他,似有深意。
忠顺亲王额头已沁出汗珠,心中忐忑。
他对太上皇早年手段心知肚明,御极六十年间,多少明争暗斗在他手中化解。
就连贾代善那样的人物,最终也落得个不明不白的结局。
贾史王薛四家,虽为开国元勋之后,也不过是他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此刻他强压心慌,恭敬答道:"儿臣明白自身职责所在,定不让父皇失望。"太上皇微微一笑:"如此甚好,朕欣慰之至。
来,入座共饮,聊些家常。"
酒菜迅速摆上,太上皇转向楚稷:"朕知你不喜饮酒,但新春佳节,陪朕与你父皇小酌几杯如何?"楚稷爽朗笑道:"能陪皇祖父与父皇饮酒,是孙儿莫大的荣幸。
不过皇祖父还需谨记御医告诫,切勿贪杯,饮些药酒更为适宜。"
太上皇听后大笑,对雍和帝调侃道:"看你选的这个太子,还没登基就想教导朕了!"若是其他皇子,恐怕早已惶恐跪地请罪,而楚稷却坦然应对,笑意盈盈。
“这不是孙儿要干涉皇祖父,而是皇祖母特意叮嘱我,让孙儿多加留意,别让皇祖父喝太多酒,不然又该头痛了……”
太上皇无奈地点头:“好好好,朕少饮几杯便是。”
雍和帝苦笑着说道:“这孩子这般无礼,待会儿朕要好好教训他,给父皇出口气!”
祖孙三人谈笑风生,气氛和睦,宛如普通人家。
唯有忠顺亲王坐在楚稷对面,显得几分落寞。
酒至半酣,雍和帝笑着问忠顺亲王:“皇兄今日似有心事,不妨与朕说说。
我们既是兄弟,皇兄无需顾忌。”
虽话语亲切,众人皆知这只是客套。
雍和帝与楚稷一样,都渴望成为明君,因此都想避开血腥争斗,减少杀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