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舒雁用过僧人,若规模不大,幕后者未必会上当。
但这一次不同,是大乾各地的和尚共同行动,虽然每地人数看似不多,但全国总计至少有十几万青壮和尚。
如此规模的行动,哪个野心家会不动心?!
这些青壮和尚不容小觑。
楚稷严肃地问:
“皇爷爷,父皇,各地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雍和帝平静地回答:
“放心,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带头的僧人多被锦衣府收买,所有动向尽在掌控。”
即便有些意外情况,各地大营也能迅速反击,就算他们逃入山林,也会持续被追捕。
待目标达成后,这些青壮将送往边关,按你的方法制定规则即可。
正好三线开战需要大量人力开荒,他们正是合适人选。”
即便没有火器加持,正规军与叛军间仍有显着差异,最明显的是铠甲的不同,其次是武器和阵法,这是叛军难以跨越的鸿沟。
三线开战后,两三万青壮和尚只需两千装备火器的士兵就能应对。
还未等楚稷开口,雍和帝便转移话题,笑着问:
“听说薛家子闹出不少动静?”
楚稷一愣,随即笑道:
“儿臣故意为之,就是要整治戴维斯。
此人欲强行开放海禁,为英格兰涉足大乾领土铺路。
儿臣自然反对,但还需利用这些人,便让他收敛些。”
太上皇与雍和帝闻言皆笑,未再深谈。
依他们的规划,三线开战后需三五年消化战果,再休养生息三五年。
接下来便是进一步扩展至罗刹国及其他方向。
至于具体推进速度与兵力分配,则取决于未来十年大乾人口增长情况。
海外扩张也在计划中,届时移民不会太多,重点在于掠夺人口资源。
小行宫里,
忠顺亲王迈着稳健的步伐进入,气势十足。
楚稷从他眼中察觉到了一抹隐秘的畏惧,这种情绪在他走近到雍和帝十步时便消散得无影无踪。
若非楚稷如今感官更加敏锐,几乎察觉不到。
思索片刻后,他明白了忠顺亲王畏惧的根源——并非雍和帝的武勇,而是他在繁忙政务中仍能坚持锻炼身体的自律精神。
“儿臣拜见父皇,臣参见陛下!祝父皇与陛下万寿无疆!”
忠顺亲王刚说完便起身,雍和帝含笑示意:“皇兄不必多礼,一家人无需这般客气。”
楚稷也上前行礼:“侄儿给王叔问安,王叔,新年快乐!”
这一声“新年快乐”
让忠顺亲王莫名心生警觉,随即又迅速平复。
他笑着回应:“大侄子治理国家有方,众臣皆服。
看来确实是陛下教导得好。
对了,太子册封事宜进展如何?”
楚稷摇摇头:“侄儿不知,皆由礼部和宗人府负责。
王叔也知,这几日侄儿在文华殿忙得脚都不沾地,倒是王叔悠然自得,好生令人羡慕。”
忠顺亲王被噎住,还未回神,太上皇已笑斥道:
“行了,别打趣了。
你怎么这时候过来?”
忠顺亲王忙答道:“回父皇,儿臣思念父皇母后,又逢大年初一,特来请安。”
太上皇并未明确表态,他对这个儿子颇为了解。
当年他安排雍和帝继位时,忠顺亲王始终处于严密监管下,直至今日仍在被监视。
忠顺亲王为人谨慎,王府中几乎无人能获得他的信任,就连监视他的人都难以获取重要信息。
这种状况让太上皇愈发警觉。
好在他已被证实与多年前的神京血案无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雍和帝笑着对他说:“皇兄心意可嘉,母后正在后殿,您不妨先去向母后和太皇太妃问安。”
忠顺亲王含笑点头,再次行礼后便告退了。
待其离去,楚稷调侃道:“王叔来得真巧啊……”
太上皇扬眉反问:“巧在哪里?”
楚稷摊手笑道:“皇爷爷,我只是随口一说,总觉得时间点有些巧合。
我刚到,王叔就到了。”
太上皇嘴角微动,无奈道:“大年初一来请安,难道非要跟着你的时间?别瞎想,赶紧研究火车的事,争取早日铺开,战时也好用来运输物资。”
雍和帝附和道:“通往边关的铁轨已铺设完毕,每一段都有专人维护,火车还需继续试验,但要小心保密。”
如今铁轨主要铺设向边关,南方进展较慢。
许多人好奇这铁轨用途,多数认为与边关及运输相关。
然而未曾见过火车的人,很难想象它的速度与运载能力。
多数聪明人认为铁轨是为马车设计的,毕竟铁轨表面光滑,与车轮完美贴合,由马拉着速度自然快。
由于思维局限,人们难以理解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
楚稷点头回应:
"皇爷爷和父皇不用担心,冶造局已升级了火车,速度更快,载重量更大。
儿臣打算在外城建个密闭车站,晚上试验铁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