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铁轨铺设顺利,且工部严格监管,但仍需试验以确保安全。
无论运送人或物,安全性始终最重要。
雍和帝点头,若有所思地说:
"真希望能早日实现那天,朕倒要看看蒙元、满金、南越三族的皇室跪在朕面前的模样!"
楚稷大笑:
"父皇必定能威震天下!"
雍和帝回过神也大笑,毫不掩饰雄心。
太上皇笑着摇头:
"若是在从前,这确实算是威震天下,但看过海外地图后,觉得还不够。
满金、蒙元、南越只是癣疥之疾,大乾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稷儿说得对,当海上航行不可阻挡时,侵略便成了时代主流。
何况大乾觊觎他们,他们也觊觎大乾。"
"仅从各国使节来看,就知他们在打大乾的主意。
皇帝,你需谨慎权衡其中利弊,在未彻底消化周边土地和人口前,切勿轻率行动!"
雍和帝郑重点头,笑道:
"这次刺杀事件,正好揪出了暗中勾结满金蒙元的人。
今后行事不必顾虑太多!"
太上皇点头,随后阴沉道:
"还有些漏网之鱼,记下名字,慢慢处理!"
太上皇和雍正帝目前目标一致,楚稷也成为太子,三代人聚在一起商议事务毫无隐瞒。
太上皇开始逐步将权力向雍正帝倾斜,使他在三线作战后成为真正的武皇帝。
雍正帝指着御案上的地图说道:“各地锦衣卫和大营已准备妥当,但这份功劳还是要分一些出去。
父皇认为该派谁去各地?”
和尚**的事必定会掀起波澜,但只是制造声势而已。
十几万壮丁看似众多,却分散各地,且未经训练。
这些和尚连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都不如,太上皇和雍正帝对此并不在意。
尤其许多领头和尚还是锦衣卫安插的奸细,这更无需担忧。
即便如此,这件事仍需拿出来让臣子分担功劳与声望。
做皇帝需要权衡利弊,懂得取舍。
太上皇笑着问楚稷:“你怎么看?”
楚稷试探着问:“不如从天子学宫挑选皇亲国戚?”
天子学宫原为**学院,雍正帝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改为天子学宫。
这里不仅有适龄皇亲国戚,还有勋贵子弟。
雍正帝勉强答应此事……
雍正帝生气地说:“别乱说,在让他们闹出上次的事,那就真的无法保全他们了!”
当初同意这些人去**是为了削减皇亲国戚的供养。
如今供养虽减少,但本质已不同。
目的达成,不必再针对宗室,否则他即便身为皇帝,也会遭到指责。
这个时代,身份越高,顾虑也就越多。
太上皇笑着调侃道:“你这小子可别专挑自己人下手,哪怕他们不成器,也是你的族人。
真遇到难处还得靠他们帮忙,总不能指望外人吧?”
楚稷苦笑不已:“皇爷爷、父皇,我可没那个想法,只是想让他们锻炼一下。
不过权利不能全给他们,可以让他们当旁观者或副手,跟着学点经验。”
太上皇与雍和帝沉默片刻,其实他们并不愿此时放这些人出去。
毕竟“改造”
时间太短,怕他们仍是纨绔子弟。
然而天子学宫本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将才,即使不成,做个百夫长总行……这次“平叛”
虽无太多学习意义,但至少能练练胆量。
太上皇最后点头:“那就这样决定吧。
不给官职和权力,当作是去学习。
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
雍和帝随口应允,接着问道:“那主将由谁担任?”
“你定吧,这些事不必再问我了。”
“父皇……”
“无需多言,本该交给你处理,你是大乾的皇帝,不是吗?”
雍和帝深吸一口气,郑重承诺:“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太上皇抚须微笑,当初为何选雍和帝而非忠顺亲王?
虽然怀疑过亲王,但更多是因雍和帝孝顺。
他在皇太后身边长大,这一点让太上皇很安心。
十一年来,雍和帝兢兢业业处理国事,从未有过其他异动。
这也正是太上皇愿意放权的原因,他同样渴望亲情。
雍和帝凝视着楚稷片刻,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审视,缓缓说道:“给你三个名额,回去好好想想给谁。
这件事不必太过在意,眼下你的重点是三线战事与春闱选才,知道吗?”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