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决定楚稷回宫之事,只是具体时间还未敲定。
此时正是脱身返京的好机会,可借此处理海商戴维斯归来的事务。
首要的是海外贸易问题复杂,还涉及皇商购船事宜。
其次是要借这次机会将忠顺亲王牵连进来。
贾雨村不知吴一德的事,也不清楚大皇子受此事影响,因此想算计大皇子。
对楚稷而言,这些人不过是小障碍,一脚即可踢开。
之前未行动是想让雍和帝误以为无威胁,有对比才能凸显差距……
如今群臣在场,楚稷此时开口,雍和帝也顺势推舟。
"既然稷儿言语不当犯了错,就让他代朕回宫处理政务。
遇重大国事再向朕汇报。"
雍和帝加重了"家国"二字,稍作停顿。
常人难以察觉,但楚稷听出了深意——处理叛逆之事时莫牵连后宫吴贵妃,因这关乎皇帝德行。
但吴家还是要整顿……吴贵妃待雍和帝回宫后也会找个借口处置,打入冷宫即可。
"儿臣遵旨。"
群臣已知立楚稷为太子,故无人多言。
历代太子监国属常态,何况楚稷这段时间确实做了不少事。
六部尚书见楚稷回宫,便有人担责,于是齐声道:"恭迎太子监国。"
“陛下英明!臣等……”
话音未落,都察院御史费清出声:“陛下,肃王尚未册封太子,代您处理政务并不合适!”
六部尚书面露无奈之色,暗想这老头儿也不安分!
紧接着,六人齐声道:“恳请陛下册立太子,以稳固国本!”
群臣纷纷附和:“恳请陛下册立太子,以稳固国本!”
雍和帝轻叹一声说:“朕也有此想法,只是自大乾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太子。
如今朕身体欠佳,事务繁忙,既得众卿奏请,此事准了。”
随即,夏守忠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接太上皇旨登基,军国大事未曾懈怠。
今朕思虑万千,恐一日万机不可久废,兹命皇子楚稷继承祖业,勤政爱民,秉承祖训,册封为皇太子,助朕治理天下,共担重任。”
“今立楚稷为皇太子,持玺掌印,分理朝政,抚军监国。
百官奏事,需经太子审议。
此诏布告天下,令万民共知。
钦此!”
群臣俯身叩拜:“愿陛下保重龙体,臣等愧疚!”
又转向楚稷行礼:“臣等参见太子!”
雍和帝点头示意,楚稷深吸一口气道:“诸位大人请起,日后还需多多仰仗各位大人指点!”
众人连忙答谢:“不敢当,太子过谦。”
*小行宫后殿*
皇太后看着宣皇后露出愉悦神情,忍不住调侃道:“别的母亲都盼着孩子成才,哪像你这般淡然?看看董贵妃她们,再看看容贵妃,谁不是期望儿子能登基为帝呢?”
皇后笑容满面地说道:"你倒是挺开心的,知道秀儿和秋儿无缘大宝,却还这么高兴。
外人看来还以为秀儿和秋儿不是你亲生的,反而觉得稷儿是你的亲生子呢!"
宣皇后笑着回应:"母后,这些年我一直担忧他们兄弟之间会起冲突。
尤其是秀儿,虽然本性不坏,但心胸狭隘,若真成了太子,恐怕对大乾江山不利。
至于秋儿,更是只会吟诗作画,擅长琴棋书画。
宋徽宗的例子就在眼前,我可不敢有那样的奢望。
如今这样就好,安安稳稳地享受富贵,平平安安过一生便是最好的!"
不仅嘴上这样说,她内心也是这么想的。
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即使是在楚秀和楚秩争吵最激烈的时候,她也没有偏向任何一个。
如今,她更加希望儿子们能够平淡、安宁地生活。
那个位置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吸引,她甚至担心自己的儿子坐不稳。
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和母亲,她的想法始终是从家族(大乾)的角度出发。
既然自己的儿子不适合继承大统,又何必去争夺呢?这样不是更好吗?
皇太后愣了一下,看着宣皇后那双自选为王妃以来从未改变的清澈双眼,无奈地摇摇头:"你呀,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不过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也很高兴。
这不是因为我偏爱稷儿,而是因为国家大事往往不能只看眼前。"
"如今太上皇和皇帝都选择了稷儿,这件事基本没有悬念了。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是好事,也不会因此而伤心。
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真的被孩子埋怨。
无论是秀儿还是秋儿,你尽管放心,他们将来都会过得富足安康。
而你也会成为未来的皇太后!稷儿非常尊敬你,他会对你十分孝顺的!"
这时太上皇也走进来,皇太后笑着说道:"你还说要劝劝好儿媳,结果根本没用到我。"
太上皇失笑:"朕也说不用,这孩子善良又懂事。
只是皇帝不放心,怕她多想。"
册立太子并非易事,如今下旨不过是初步确认名分,后续还需告祭祖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