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与王家百年姻亲,从未有过 ** ,你也该清楚。"贾母话中带刺,凤姐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继续争辩只会暴露自己,只能默默点头。
养心殿内,楚稷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奏折后,雍和帝端起茶杯轻啜一口,问道:"关于如尘的奏折,你觉得如何?"楚稷嘴角微扬,答道:"臣本不知如尘如此决绝,竟先从他出身的寺庙下手,且手段干脆利落。
不想那闻名遐迩的贤良寺竟藏匿如此巨资。
据查,其资产价值已超百万两,若全国寺庙皆被清查,恐可抵大乾数年赋税。
此番行动确有必要,但需防其反扑。"雍和帝点头表示赞同,并补充道:"昨日如尘已率人对贤良寺展开彻查,僧众震惊之余,未能料到他会如此果断。
不仅没收银钱,连土地房契也一并收缴。
贤良寺僧众多达数百,而此次仅留五十人,其魄力可见一斑。
朕已下令各地锦衣卫即刻行动,严控寺庙动向,务必杜绝隐患。"
“各地大营均已进入战备状态,以防信徒受蛊惑冲击官府。
接下来就看备受瞩目的如尘有何动作,毕竟如今他是朕亲自指派处理此事之人。”
楚稷笑着回应道:“父皇不必担忧,一切早已周密筹划,即便出现些许混乱,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朝廷只需表明立场,鲜有人敢公然反抗。
难缠的只有那些僧人罢了!”
“一县仅留五十僧尼,势必会让大量僧众被淘汰。
他们未必会安分守己,起初朕本打算让他们返回故里,或是务农,或是从军,又或是成家立业。”
“但从如尘递来的奏折来看,此举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儿臣认为,这些人最好还是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同时可潜入一些暗探。”
“儿臣猜测,很快便会有人试图对他们施加影响,企图加以收服或利用。
这正是揪出居心叵测者的良机!关键在于能捕获怎样的人物。”
雍和帝听后点头认可,他心中确实早有此意。
他始终怀疑忠顺亲王是神京血案的幕后主使,只是苦于缺乏证据。
若能将被淘汰的僧众集中起来,数量至少达十余万,甚至更多!
除去尼姑和老弱病残,至少也有数万壮年僧人。
这对任何势力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他想看看忠顺亲王是否会上钩……
倘若忠顺亲王并非幕后主使,则无妨;但若是,那便绝不能留。
他和楚稷一样,对这类顶尖人物并无兴趣,只要不构成威胁,便不在意其生死。
“朕原本与你父皇计划在灭金之后再着手此事,既然你有信心且推荐了如尘,那便立即行动。
你需关注此事进展,但切勿让自己卷入其中。”
雍和帝仍忧虑楚稷的声誉,楚稷深知其中利害,恭敬地答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轻重缓急,不会让此事过多牵连自身与皇家。
此事由药王庙开启,如尘为发起人即可。”
雍和帝不禁失笑。
“这样也好,能尽快缓解户部的压力。
两个新设立的冶造局需要大量资金,账目还得做得滴水不漏,以防有人心存不良。
有了佛教的‘贡献’,户部那边乐得轻松。”
新冶造局要大量生产火炮、武器和军需物资,这都需要巨额资金。
即便不生产这些,光是维持工匠的生活开销,每天的花费也是巨大的。
如今有了灭佛行动带来的收入,皇家银行就不用动用了。
楚稷笑着说:“报社和银行会配合舆论,夸大佛教这些年的行为,引发更多关注。
再不断从佛教搜刮钱财和地产店铺,看看会有多少信徒因此失去信仰。”
雍和帝听后也笑了,觉得报社确实让他惊喜。"难怪你一直强调报社要归于朝廷,这种操控舆论的能力必须掌握在皇帝手中。”
正事谈完,雍和帝拿出一封密折说:“开国一脉有不少腐朽势力,特别是贾家。
你要注意,别被他们拖累。
先暂停给他们安排事务,等明年春闱后再挑选合适的人选。”
说完,把密折递给夏守忠,他快步走上台阶交给楚稷。
楚稷疑惑地打开密折,看到内容后脸色变得难看。"可恶!贾琏竟敢这么做,难道他以为王法治不了他吗?”
他知道高门大户里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也知道贾琏性格张扬。
但他没想到贾琏胆子这么大,居然敢染指贾赦的小妾。
记得原着中贾宝玉只是 ** 金钏,差点被贾政责罚!那也只是主仆关系,而贾琏这是实实在在的越界行为……
雍和帝也一脸不屑地说:
荣国府,荣庆堂内气氛凝重。
楚稷端坐高位,众人行礼却无人敢起身。
他的沉默令贾母等人忐忑不安,心中暗自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
果然,楚稷开口问:“贾琏何在?”
贾赦急忙赔笑道:“王爷息怒,琏儿昨日犯错,我一时冲动打了他,现正卧床休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