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冷眼一瞥:“我怎么看妙玉对你格外不同!”
贾环摊手摇头:“林姐姐怕是看错了,我根本没察觉有何不同。"
黛玉冷笑:“你别骗我,若真是如此,日后别来找我帮忙!”
贾环沉默不语。
夜幕降临,宁安堂内。
牛继宗坐于贾环对面,忧虑地说:“环哥儿从山东回来,陛下竟只是一笔勾销,这表明他对你的警惕之心。"
贾环轻笑回应:“伯父无需担忧,这些年来我一切顺利,即便将来,我也可带家人远赴海外。
陛下未必真要我的命,难道他不怕落下苛刻吝啬的名声?”
牛继宗听后复杂地注视贾环:“环哥儿,京城流传不少关于你的谣言,说什么将来不会有好结局,实在令人厌恶!”
贾环深知朝中权贵对此早有耳闻,加之皇帝近期的态度,都预示着他未来的处境堪忧。
他严肃地说:“自我入仕以来,从未结党营私,更未 ** 受贿,为国家立下诸多功绩。
若连这样的我都容不下,那我倒要看看,谁敢对我下手!”
牛继宗闻言震惊:“环哥儿,你……”
贾环见状笑着安抚:“伯父莫慌,我只是提醒天家,对付我贾环的代价,他们承担不起。
古人云:‘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敌。
’”
牛继宗听闻贾环的言辞,心中稍安,随即表态道:“说得好!我大乾基业,是祖辈浴血奋战得来的,皇室怎能视我们如草芥?环哥儿若有差遣,尽管吩咐,我定当竭力相助。"
贾环深知,即便他要求牛继宗助他行事,对方也不会轻易响应,反而可能迅速向宫中告密。
毕竟,此事关系到整个贾府数百人的生死。
“牛伯父,当前局势尚不必如此紧张。
圣上并未急于取我的性命,我只是为求自保而有所谋划。
待天下安定,我一家早已远赴他乡。"
牛继宗语气坚定地说:“环哥儿,但凡不是违逆之事,你尽管吩咐便是,我牛家绝无二心。"
贾环见状,正色道谢:“多谢世伯支持!”
待牛继宗离开后,李大从暗处现身问道:“侯爷此言,难道不怕被牛家上报给圣上吗?”
贾环淡然一笑:“只要我还未被抛弃,牛继宗便不会泄露半句。
如今众人仅凭猜测议论我的未来,谁又能确定呢?牛继宗自会明白轻重缓急。
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他必会守口如瓶。"说着,他抬头望向夜空,低声说道:“几年时间,已足够了。"
至于外界对贾环的种种猜测,只有朝廷中的少数高层知晓,连贾政这样的官员也无法触及 ** 。
因此,荣宁二府依旧维持着往日的热闹景象。
宁安堂内,周扬恭敬地禀报:“侯爷,朝廷命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率十万大军增援雁门关,近日即将出发。"
贾环神色凝重。
他今日能够独掌贾府大权,全赖弘武帝的扶持,他亦愿倾力辅佐皇帝开创太平盛世。
然而,如今局势却让他始料未及。
弘武帝派遣牛继宗而非元兴勋臣出征,一来防范元兴势力再度壮大掌控军权;二来削弱他在开国一脉中的影响力。
若牛继宗凯旋而归,受封侯爵,其声望必将在开国一脉中大幅提升,从而遏制他一家独大的局面。
贾环暗暗叹息,他对弘武帝的考量表示理解,或许皇帝此举正是为了保护他。
他挥了挥手示意周扬退下:“我知道了。"
一月间,雁门关战事互有攻守,局势尚属平稳,蒙古并未占得明显优势,这让弘武帝稍感宽慰。
眼看冬季将至,蒙古届时亦不得不撤兵。
大明宫内,养心殿中。
张廷玉说道:“陛下,只要熬过今年,待明年新粮入库,我们便无需再畏惧蒙古的侵扰。
倘若他们胆敢再次犯边,到时定会集结大军给予他们深刻教训!”
陈廷敬等人随声附和。
英国公李泰皱眉道:“陛下,据可靠情报,蒙古已几乎统一漠北,其野心昭然若揭。
我国与蒙古之间,终有一战,还请陛下早作准备。"
卫国公邓达也道:“陛下,英国公所言极是!”
户部尚书刘唐反驳道:“两位国公是否言过其实?蒙古虽强,但我朝城池坚固,又何惧之有!”
邓达冷笑一声:“无知!”
刘唐闻言面露不悦。
弘武帝轻咳一声道:“两位爱卿勿须争执。
蒙古不可轻视,若在野外遭遇失败,即便城池也难以久守。
现北辽平定,可调五万铁骑入京以防万一。"
“陛下英明!”
宁国府偏院翠兰院里,秦可卿倚窗而坐,望着窗外。
自从贾珍父子出事后,贾环接管宁国府,秦可卿与婆婆尤氏便在此处居住,衣食无忧,生活惬意。
对此,两人对贾环心存感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