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6日|晴
清晨七点二十,我提前到了办公室,拎着一杯刚买的美式,边喝边翻看昨天预演汇报后的笔记。夜里睡得不沉,脑子里全是副总昨天说的那句:“你现在能把事情讲清楚,但还没到能让别人跟着你的地步。”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琢磨了整个晚上。
八点整,我发了群邮件,请财务、运营接口和魏鹏再确认一次流程表格中的风险预警窗口数据,并同步整理备用方案场景补充材料。随着季度集团汇报的推进,我深刻感受到“汇报”的意义不只是讲给别人听,而是影响别人按照你的方案去做。
九点半,副总临时喊我去做第二轮小范围彩排,只有他和运营总监在会议室。
“今天的重点是答辩能力。”副总一边翻资料一边说,“上次预演是讲清楚,这次是顶住被质疑时也能讲清楚。”
我点点头:“明白。”
演练开始,我从节点压缩流程、风险预案场景到对应预警窗口处理方式进行完整讲述。讲到第三部分时,运营总监插话:“如果这个备用接口也卡死呢?”
我停顿了不到两秒,迅速切换到备用方案中的‘手动数据拆分及分段导入’应急流程,同时补充了最大延误窗口和人工成本核算比例。
副总没说话,只是做了个手势让我继续。
半个小时后结束,副总合上笔记本说:“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但别急,流程稳定是基本,临场节奏和心态是你现在要磨的。”
我吐了口气:“好的,我今晚会继续演练答辩环节。”
“周五正式进集团周例会汇报,你做好准备。”副总语气平静,但我听得出这不仅仅是汇报,而是另一次跳级机会。
回到工位,魏鹏端着泡面过来蹲在我桌边吃:“怎么样,准备上台了?”
“还没彻底准备好。”我翻看资料答他。
“别装。”他笑笑,“你已经上道了,就是别飘。咱打工的,一飘就摔得狠。”
“放心吧。”我说完,也笑了笑。
午后,我跟财务接口核对预案场景的成本核算比例和人力时间表格数据,整个过程对方态度客气了不少,没有了以往的推诿和质疑。数据确认完后,我直接更新进PPT备份版,并标注了不同场景下的人力需求和成本浮动表。
三点半左右,魏鹏把一份补充案例甩给我,是之前他们那边遇到过的接口预警延误案例。他说:“可以在答辩时举这个案例,让他们知道不是纸上谈兵。”
“好,这个用上。”我迅速做了备注。
临近下班前,我清理桌面时看到之前李倩留下的《Stage_Zero》纸质笔记,翻到最后一页,她写着:“流程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活下来,也为了让别人跟得上。”下面留了个圈:“影响力=表达力+稳定性”。
这行字和昨晚副总说的话重叠,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习惯用“执行”思维做事,但要“带人一起跑”时,稳定的输出和有感染力的表达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下班时已经七点多,我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把会议室借下来,投影幕布打开,对着空空的椅子做了一遍又一遍模拟答辩,想象自己在高层面前被质疑、被追问、被打断,然后有条不紊地答复、解释、再引导回方案。
讲到第五遍时,我嗓子有些哑,汗水顺着背后流进裤腰。停下来喝了口水,看着投影幕上“流程节奏可视化方案”几个字,脑子里闪过自己第一天进公司时,李倩在资料上写下的“先学会跑,再学会带人跑”。
这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真正地跨出了从执行者到引领者的第一步。
离开公司时,街道两旁的霓虹闪着暖黄光。我拿出手机,点开李倩的聊天框,依旧停在“已送达”,没有新消息。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打下一行:“谢谢你教过我怎么跑。”
想了想,最终没有发出去,只是长按删除,深呼吸,快步走向地铁口。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毕业后打工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