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群岛主岛,名为“伏波”。这名字带着股辽人骨子里对大海的敬畏与不甘,如今却成了他们海上残军最后的锚地。当杨靖踏上这座被海风侵蚀得嶙峋的岛屿时,扑面而来的不是海腥,而是一股浓重的、混合着绝望、汗臭和劣质鱼干腐烂的浊气。
码头上停泊着几艘所谓的“辽国水师战船”——船板开裂发黑,缝隙里塞着破布烂麻,桅杆歪斜,帆篷如同百衲衣,补丁摞着补丁。船下,一群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汉子,或蹲或坐,眼神空洞地望着灰蒙蒙的海面。他们身上的皮甲早已失去光泽,破洞处露出里面同样破烂的单衣。兵器随意丢在脚边,锈迹斑斑的刀、豁口的矛头、断了弦的弓,更像是一堆等待回收的废铁。几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在泥泞的滩涂上翻找着可能被海浪冲上来的小蟹小贝。
没有阵列,没有岗哨,甚至连最基本的警惕都看不到。只有一片死气沉沉的麻木。海风吹过他们褴褛的衣襟,仿佛随时能把这些“国之柱石”吹散架。
“这…就是大辽最后的水师?”吴起站在杨靖身侧,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难以置信的沉重。他见过北境边军的困顿,但眼前这景象,比流民还不如。
杨靖的目光扫过那一张张被海风和饥饿刻满沟壑的脸,扫过那些几乎失去生气的眼睛,心中最后一丝对辽国还能在陆上牵制金兵的幻想彻底破灭。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冰冷而清晰:“看到了?指望他们能在陆上牵制金兵?痴人说梦!我们能靠的,只有自己手里这把刀,脚下这座岛!”
赵良嗣站在一旁,脸色灰败,嘴唇哆嗦着,想辩解什么,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羞愧地低下了头。眼前这惨状,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
“搬东西!”杨靖不再看那些辽兵,转身对着身后昌隆号武卫的领队厉声喝道。
几十名昌隆武卫齐声应诺,声如闷雷!他们迅速从随行的大船上卸下一个个沉重的木箱,撬开箱盖!
寒光瞬间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崭新锃亮的宋式步人甲!厚重、齐整,甲片在阴郁的天色下泛着冷硬的幽光!
成捆的制式长矛,矛尖雪亮,木杆笔直!
一壶壶雕翎箭,箭簇锋利,箭羽如墨!
还有厚背腰刀、硬木包铁盾牌…林林总总,全是赵良嗣用那十万两“特许金”在登州昌隆号库房里精挑细选、刚刚出炉的上等军械!
“排队!领甲!领兵器!”武卫领队声如洪钟。
那些原本麻木呆滞的辽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寒光和新甲特有的桐油铁器气味刺激,浑浊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活气。他们茫然地站起身,迟疑地、推搡着排成了歪歪扭扭的队伍。
当第一套沉甸甸、冰冷冷的步人甲套在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兵身上时,那老兵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枯瘦的手指抚摸着胸前光滑冰凉的甲片,浑浊的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流下,滴落在崭新的甲叶上。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哽咽。这身甲胄,让他依稀找回了当年在海上巡弋、身为大辽水师的最后一点尊严。
一套套铠甲分发下去,一件件兵器握在手中。当最后一名还能站立的辽兵也披挂整齐,手握长矛或腰刀时,整个伏波岛码头的气氛已然彻底改变!
近千名刚刚还如同行尸走肉的辽兵,披上了统一的、泛着冷硬光泽的步人甲,手持制式长矛或腰刀,腰挎箭壶,沉默地站立着。尽管队列依旧不算齐整,尽管许多人脸上还带着菜色和茫然,但那冲天的**煞气**,却如同沉睡的火山被惊醒,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压过了海风的呜咽!那是百战余生的老兵,被精良武装重新点燃的血性与凶戾!与旁边那几艘破败的辽船形成了刺眼而震撼的对比。
“好!”杨靖眼中爆发出慑人的精光,如同打磨锋利的刀锋!他要的就是这股气!这股被绝望和屈辱压抑了太久、如今被钢铁重新唤醒的煞气!
“登记造册!”杨靖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响彻码头,“姓名,籍贯,原属营队,擅长技艺!一人一册,不得遗漏!”
“伙房开灶!白米干饭,炖肉管饱!从今日起,一日三顿,顿顿见荤腥!先把肚子里的油水,给老子填回来!”
“吴起!”
“在!”
“以昌隆武卫为骨干,将这些人彻底打散!十人一火,五十人一队,百人一都!按我昌隆号新军规制,就地整编!严明号令,申饬军纪!告诉他们,穿上这身甲,拿起这把刀,就不再是等死的辽狗!是我昌隆号镇守海疆的——**镇海营**!饷银、抚恤,按昌隆号最高战兵标准!战死伤残,家小由昌隆号奉养终身!”
“得令!”吴起抱拳领命,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整军,正是他拿手好戏!
杨靖不再看那些正在经历脱胎换骨般变化的辽兵,目光投向岛屿深处和周围犬牙交错的礁石海岸,带着一种开山立柜般的决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宋枭雄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宋枭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